-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四成城鄉居民健康得到管理
基層全科醫生隊伍得到充實
故事:2010年11月18日,80歲的丁如英走進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二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掛上號后,她的“家庭醫生”羅春霞已在全科診室等候。羅春霞每周有兩個半天和護士、青年志愿者組成“家庭醫生健康服務工作組”,到責任區為居民提供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咨詢等各種服務。在“家庭醫生”的照料下,丁如英健康狀況良好。
2010年,我國城鄉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分別達到48.7%和38.1%,全國孕產婦、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分別達到84%和81.5%,農村婦女住院分娩率超過96%。超過3500萬高血壓患者、910萬糖尿病患者和170萬重性精神病患者得到規范化管理。各省(區、市)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平均達到17.4元,9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7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面向城鄉居民免費提供。
15歲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補種、育齡婦女“兩癌”檢查、白內障免費復明手術、改爐改灶和改廁等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超額完成年度預定任務。2010年新增的艾滋病母嬰傳播阻斷項目實施順利,艾滋病母嬰傳播阻斷率超過75%。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生隊伍得到充實。1.6萬名基層醫務人員開展全科醫生轉崗培訓。
此外,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全面啟動實施。中央確定的16個國家重點聯系城市和各省(區、市)確定的試點單位全面啟動試點。全國有1200所三級醫院實行門診預約、錯峰就診和分時段就診,3800多所醫院推廣優質護理服務,1300多家醫院試點臨床路徑管理。超過50%的試點縣(市、區)實現了檢查、檢驗或病理中心等機構的橫向資源共享。2010年12月,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和發展醫療機構文件正式出臺,促進了多元辦醫格局的形成。
醫院看病更方便
醫保報銷標準將提高
故事:2010年1月20日,拿著新發的社保卡,北京市西城區居民王金萍走進北京中醫醫院看病。王金萍說:“以前去醫院看病,都要自己先墊錢,年底報銷時經常找不到票據。現在好了,只交自付部分就夠了!”這次看病花了近200元,王金萍只掏了40多元,其余通過社保卡即時結算了。
目前,我國90%以上的地區實現了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區內醫療費用即時結算,并分別有1/2和1/3的統籌地區實現了地市級和省級醫療費用即時結算。廣受關注的醫保關系轉移接續和異地就醫結算問題正逐步解決。福建、江蘇、湖南、廣東等8省率先實現省內異地就醫聯網結算。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各地普遍開展。基本醫療保障統籌層次不斷提高,60%左右的地區實現城市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京津滬和西藏實現省(市、區)級統籌。天津、重慶、寧夏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及成都、廣州等35個地級城市和142個縣(區、市),實行了基本醫療保障城鄉統籌。
惠民為民是醫改的導向。2010年中央財政累計撥付醫改資金1389億元,重點用于醫保擴面和提高保障水平、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隨著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城鄉基層群眾不出鄉鎮、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到方便、有效、價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大力推廣預約門診、錯峰就診、無假日門診和臨床路徑管理等惠民便民措施,讓人民群眾得實惠得方便。
在政策保障方面,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物采購機制、補償機制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指導意見等7個重要配套文件也陸續出臺。
2011年,我國醫改將邁出更大步伐。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將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所有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機構將建立新的運行機制,逐步告別以藥養醫機制;基層醫療機構將推行家庭簽約醫生服務;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提高到25元;公立醫院改革將加大力度。記者白劍峰 李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