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資料圖 道人 攝
中新網10月18日電(張艷紅)中醫上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也就是說不同的季節應該遵循不同的養生原則。秋季處于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先是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到白露過后,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飲食,以防秋燥傷陰。同時,秋季最適宜進行各項體育運動,但運動應當順應“收、養”的原則,運動宜慢不宜快,運動量不宜過大。
秋季氣候對人體的影響
1、秋天氣溫漸低而氣壓漸高,人體出汗減少,血液流向體表不如夏日那么盛,但脈管仍帶有擴張的余勢,故秋季正常脈表現為輕虛而微浮,似羽毛狀。
2、秋季空氣干燥,可使氣管、喉、肺等呼吸道彈性降低并易產生微小的裂口,纖毛活動減少,使排出異物的功能減退;呼吸道血流減少,從而降低了吸氣功能。
3、秋季易發疾病,如急性胰腺炎、鳳濕熱、哮喘、慢性腎炎、感冒等。
4、秋季冷空氣活躍,可促使栓塞、中風、支氣管哮喘、心絞痛、消化不良、血友病、膽結石絞痛等病發作。
5、秋季氣候易誘使人精神及情緒上的波動,表現為乏力、不愉快、不想工作、失眠、頭痛和易激動等。尤其在天氣變化前數小時中,上述癥狀更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