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行降低藥價
或“誤傷”醫藥企業
蘆筍片事件經媒體曝光后,引起輿論一片嘩然。它作為癌癥的輔助性治療藥品,出廠價僅為15.5元,但在黑龍江、河南等地的中標價卻均在百元以上。更為夸張的是,該藥在湖南省各醫院的售價竟然高達213元。
公眾在驚詫之余又抑制不住極大的憤慨。但很多業內人士看來,這其實是普遍現象,1300%的利潤并不稀奇。甚至有人說,這只不過是冰山一角,行業內10000%的利潤也有很多。
對于醫藥行業的“暴利藥”事件,部分媒體認為是物價部門和流通企業惹的禍,是由于政府價格管制力度不足,這同時也導致發改委的倉促應對。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則表態,如果發改委采取的解決辦法是強行降低藥價,一定會“誤傷”到醫藥企業。
招商證券分析師姚杰表示,藥品價格的所謂虛高,不可能單純依靠降價行為來解決,公立醫院體制改革才是解決這些癥結的關鍵所在。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關于藥品的定價機制,仍存在一個各方博弈的過程,醫藥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和醫療單位等各方意見也將匯總到相關部門,最終出臺的辦法仍然存在變數。此外,藥價過高的根源是以藥養醫的體制,并不是醫藥企業拿多了。在該體制沒有改變之前,藥價不可能真正降下來,數十次的降價已證明了這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