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機器”的造假邏輯
記者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金港安迪公司成立于2002年3月,注冊資金5000萬元,主營生物疫苗的研制開發及生產銷售。公司成立之初董事長和總經理分別由孔兆恩、王全峰擔任;遼寧省疾病控制中心主任趙卓、副主任竇志勇分別擔任副董事長、技術總監。
在公司的最初資本構成中,大連金港集團有限公司占70%(3500萬元);遼寧省疾病控制中心所屬安迪生物高科技公司占30%(1500萬元,即人用狂犬病疫苗新藥證書等相關技術所形成的無形資產)。
之前,由于疫苗的采購和銷售絕大部分是走“疾控”渠道,金港安迪擁有遼寧疾病控制中心的股東背景,被業內一些企業認為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大連市金融辦曾發布數據顯示,金港安迪迅速成長,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1.8億元,凈利潤8000萬元,并有兩個疫苗產品在國內市場份額中位列第一。儼然已成為一個凈利率高達44%的“賺錢機器”。
不過,到了2006年12月,金港安迪發生了第一次股權變更,大連金港集團將持股比例增加到80%,而遼寧省疾病控制中心所屬安迪生物高科技公司退出,轉而由自然人王全峰持股20%。
之后,2007年11月28日,公司召開股東大會,原股東同意香港吉納免疫投資公司并購該公司100%股權,公司由原內資公司變更為臺港澳獨資公司,并最終由在美國注冊的中國生物免疫公司(China Bio-Immunity Corporation)反向收購,實現在美國OTCBB市場上市(交易代碼:CHHB.OB)。
經過一系列資本運作,金港安迪的股權并沒有落入他手。記者獲得的一份材料顯示,金港安迪控股公司——在美國上市的China Bio-Immunity Co的最終股東仍是大連金港集團持股66.65%,王全峰持股17.66%,占據前兩大股東。
目前,涉案嫌疑人法人代表、總經理王全峰,副總經理羅火生,采購員于敬慶已被刑事拘留。
如此一家坐擁巨大利潤的廠家,究竟為何淪為造假的主體?由于當事人已經被刑拘,記者無法得到最直接的答案。不過,業內分析認為,近年來疫苗流通環節尋租嚴重,加上假疫苗低價競爭,讓金港安迪這樣的企業利潤下滑,再加上企業見利忘義和監管缺失,最終走向了造假之路。
據新華社報道,在疫苗中加入核酸物質——聚肌胞注射液能夠增強人體對抗原的反應,可以使企業在疫苗生產中節省抗原,為企業降低1/3甚至一半以上的生產成本。也就是說原來只能生產一支疫苗的抗原,現在可以用來生產兩支。
但這一行為在《藥品管理法》中有明確規定,屬于違法行為。“對于企業來說,只要沒有按照生產批件和批準的生產工藝生產,擅自添加核酸物質就是一種違法行為。”顏江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態度明確。
“案底”企業為何漏網?
在金港安迪等非法瘋狂斂財之際,上萬名像許杰這樣注射了問題疫苗的傷者卻備受煎熬。
由于狂犬病是一種死亡率極高的傳染病,一旦發作,幾乎百分之百死亡,目前的預防辦法只有通過狂犬病疫苗,而且人一旦被咬傷后,24小時內必須注射免疫制劑,如果沒有在規定時間內注射或注射了問題疫苗,傷者就有可能患上狂犬病。
狂犬病的潛伏期少則十幾天,多則長達10年之久,注射了假疫苗的傷者,現在看不到問題,但誰都不敢保證今后不出問題。來自藥監局的數據,截至今年2月22日,監管部門已經召回32.64萬人份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但仍有3.34萬人份沒有召回。
令人不解的是,金港安迪并不是第一次被發現疫苗有問題, 在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出具的《關于狂犬病疫苗安全性監測情況報告》中顯示,2004年1月1日~2009年2月6日,該中心收到相關報告1700多例,其中,使用了金港安迪狂犬病疫苗的嚴重不良反應報告就有3例。
記者獲悉,這3例均是嚴重病例。一例是發熱腦炎,一例是過敏性紫癜,一例是過敏性休克。
為什么這樣一家“榜上有名”的企業,其藥品生產許可證、GMP認證樣樣俱全,不但沒有引起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反而還能多次逃脫監管部門的檢查,除了企業會玩貓捉老鼠的游戲外,監管機制的科學與有效性成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如今,藥品造假已經成為群眾深惡痛絕,并且可能影響社會安定的毒瘤,從華源欣弗,到齊二藥事件,再到金港安迪假疫苗事件,無不是患者用生命承擔的巨大代價。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食品藥品安全再次成為委員代表熱議的話題,不少人都呼吁建立更加嚴密的監管責任追究制度,使藥監部門真正擔負起確保用藥安全有效的責任。
這就包括,除了處罰造假企業外,從藥品生產到流通環節的各個監管部門,作為藥品質量的“把關人”,出了問題也必須追究行政管理中的責任而決不能只停留在口號上,必須把板子實實在在地打下去。(洪其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