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重慶市永川區紅星幼兒園為保證孩子們的健康,加強手足口病的防控,成立了防疫領導小組,責任到班、到人,采取晨檢、宣傳、消毒等措施,并教育培養孩子們養成勤洗手、曬太陽、吃熟食等良好的衛生習慣,同時實行日報告制度。 中新社發 陳仕川 攝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傳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區均有此病流行的報道
六七月份是手足口病等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發病高峰。5月6日,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全國手足口病防控電視電話會議”上,要求結合實際、分類指導、做好全國防控工作。
截至本刊發稿的5月9日,手足口病在包括安徽、廣東、北京等在內的20多個省份發病近3萬例,死亡30多例。
2007年,全國共報告手足口病8.3萬余例,死亡17例。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聞宣傳口的工作人員對《瞭望》新聞周刊直言:“現在聯系專家采訪很困難,我們的專家都投入到第一線去了。”
5月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衛生部關于大力開展夏季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傳染病防治工作的匯報。會議強調,當前,要集中力量,按照統一部署,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23天得以確診
牽動人心的手足口病疫情,不同于2003年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它是一種存在多年的已知傳染病。引發此次疫情的主要病毒,如腸道病毒71型(EV71)、柯薩奇病毒A組16型(CA16)等,也并非新病毒。
自3月31日安徽省衛生廳接到阜陽的疫情報告,4月23日,專家最終確診為EV71感染。
對于歷時23天的診斷,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韓卓升(HansTroedsson)認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此次出現在安徽阜陽的手足口病疫情,其一些重癥病例的臨床表現并不是典型的手足口病,有些醫生在診斷的時候曾經試圖找一些重癥病例的其他致病原因,也曾經想過是不是非典以及禽流感。
他解釋說,如果一開始你就知道這種病毒是由腸道病毒EV71引起的,那么就可能不會用這么長的時間,整個確診過程或者復核過程就會非常快。但是如果一開始你并不懷疑這種疾病是EV71造成的,如果你根本不知道這種疾病的發生原因,有可能就會用23天的時間,或者會花費更多的時間。
在5月7日由衛生部新聞辦公室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召開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媒體溝通會上,這位上任不久的駐華代表還回憶了自己的經驗:“當我在瑞典做醫生的時候,我也曾經遇到過這種手足口病,而當時確實也花費了我們幾個星期來確診這種疾病。因為當時我并不知道是不是要進行該種EV71病毒的監測。”
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表示,目前仍然在對阜陽的早期死亡病例進行調查。他補充說,一些孩子就診時間較晚,特別是病因不清楚,也增加了醫療機構臨床救治的困難。
北京地壇醫院是國內最大的傳染病專科醫院之一,該院主任醫師蔡晧東從事傳染病專業30余年。據她分析,是否出現嚴重并發癥的原因包括個人抵抗力、醫療條件和治療是否及時。她對《瞭望》新聞周刊說:“農村地區醫療條件較差,病死率就較高。在安徽阜陽的這次流行中,4月28日以前報告的20名死亡的孩子中有18名來自農村。”
“常見病”升格
“手足口病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兒童疾病”,韓卓升說:“尤其今年,在亞洲這個區域已經發生了很多起。”
據他介紹,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和中國都報告了相關病例。其中,除泰國引發手足口病的是CA16外,其余4個國家均由EV71引起,但其具體的基因分型不同。
5月2日,衛生部發布《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以下簡稱《指南》)。去年5月21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站也曾對手足口病進行過專業版和科普版的介紹。
綜合這些介紹,手足口病是全球性傳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區均有此病流行的報道。該病在1957年由新西蘭首次報道,1959年以手足口病命名。
20世紀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亞、匈牙利相繼爆發以中樞神經系統為主要臨床特征的EV71流行,1975年保加利亞報告病例750例,其中149人致癱,44人死亡。
我國1981年在上海始見本病,此后,北京、福建、吉林、湖北、青海等十幾個省份均有報道。
《指南》稱,手足口病流行無明顯地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冬季較為少見。腸道病毒傳染性強、隱性感染比例大、傳播途徑復雜、傳播速度快,在短時間內可造成較大范圍的流行,疫情控制難度大。
我國去年在山東臨沂爆發的手足口病疫情也曾引起蔡晧東的警覺。她當時就曾撰寫文章,認為手足口病雖然是一種輕度疾病,患病兒童在手、足、口等部位發生皰疹,一般情況會在10天內自行緩解,但是,它可能伴有一些不常見的并發癥,后果通常致命。
今年5月2日,衛生部決定將手足口病納入法定傳染病丙類管理。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根據傳染病危害程度,我國將傳染病分為甲、乙、丙三類,計入最新列入的手足口病,我國法定傳染病現為38種。
自2004年12月該法正式實行以來,除手足口病,我國新增的傳染病還有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兩種。
毛群安說:“這次把手足口病納入丙類傳染病管理,主要是基于近年來手足口病在中國的發生明顯增加。”
據他介紹,是不是把一種病納入到更高等級的管理有多種因素的考慮,比如這個病對公眾健康的危害程度、納入法定報告的可能性、被納入法定報告的成本等。
謹防傳染病反撲
自2003年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爆發以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傳染病的危害受到社會關注。
今年1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在北京舉辦“首屆傳染病應對團山論壇”,會議認為,傳染病國際化日益突出帶來嚴峻挑戰,而我們的專業技術人員不足、布局不合理、應對疑難復雜問題經驗不足等問題凸顯。
傳染病曾對人類生存構成巨大威脅。居烈性傳染病之首的鼠疫曾有3次世界性大流行:第一次持續半個世紀,死亡近1億人;第二次更是綿延數百年,僅歐洲就損失人口的1/4;第三次亦波及60多個國家。
回顧人與傳染病的較量歷程,近100年來堪稱最輝煌的時期:肆虐數千年的天花被最后消滅,脊髓灰質炎、麻風即將遭消滅,白喉、肺結核等也已失去絕癥的猙獰。
我國在傳染病防治上曾取得重大成就,傳染病已不再是國人死亡的頭號殺手。蔡晧東說,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消滅了天花,基本消滅了血吸蟲病,基本控制了霍亂等傳染病,確實很不容易。
但她同時強調,人類征服傳染病的道路依然曲折漫長,甚至更為艱巨。有些已經被征服的傳染病重新出現,有些區域性傳染病正在昔日的“安全地帶”蔓延,有些疾病的病原體產生了抗藥性,特別是新傳染病的出現等。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07年世界衛生報告》稱,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該組織確認了包括艾滋病在內的39種上一代人聞所未聞的新疾病。新型傳染病出現的速度是歷史上空前的,治愈難度越來越大。
據蔡晧東分析,新傳染病出現的原因異常復雜,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比如病原體的變異、傳播媒介耐藥性的增強、生態環境的改變,以及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等。
那些已經被控制的傳染病重新出現的原因同樣復雜。蔡晧東認為,人們以為同傳染病的斗爭勝利在握,在一定程度上忽略、放松了傳染病防控,資金投入下降,導致一些老傳染病出現“抬頭”。
她特別強調,當前社會管理難度加大,也影響了一些控制傳染病的機制。比如以前北京狂犬病零發病,就是因為禁止養寵物,現在不能靠這樣的強制性政策了,反而需要做更多更細致的工作,否則,就可能造成傳染病的反撲。
盡管如此,蔡晧東依然相信現代科學是對抗傳染病的利器。她認為,提供公眾更多的健康知識,完善我國的傳染病報告機制,對傳染病防控至關重要。
她特別希望借《瞭望》新聞周刊告訴大家:如果孩子長了皰疹,不一定是手足口病,還可能是水痘,不要恐慌;即便確診是手足口病,也不一定都要住院治療,特別是輕癥患兒,要提防醫院交叉感染;同時,盲目轉院、異地就醫也容易造成傳染病的傳播和蔓延,甚至可能使以前沒有EV71感染的地區發生更嚴重的流行。(記者張冉燃 實習生閆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