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需求、政策、貨幣等多方面因素逐步聚集,使得商品市場行情不斷蓄積能量
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先揚后抑,震蕩走低。如果歐債危機繼續惡化,甚至出現歐元區解體極端情況,已經低迷的市場行情或許還會遭遇最后一擊,引發新的下探。與此同時,利空出盡局勢明朗之后,市場價格亦將真正觸底,距離全面回升為期不遠。
價格跌落主因是需求不足
今年以來,尤其是進入2季度后大宗商品所以出現較大幅度跌落,首先是歐債危機惡化,引發出口需求急劇萎縮。到7月份出口總值為同比僅增長1%,為6個月來最低增速。主要出口市場中,7月份對中國對歐洲出口同比下降16%,對日本出口下降1%。對美國出口增速也由6月份的10.6%,急劇回落至0.6%,距離負增長只是一步之遙。外貿出口遭遇“急凍”,直接拖累了工業增加值,7月份其同比增幅僅為9.2%,創下2009年5月以來的最低記錄。這就使得國內大宗商品(主要原材料)需求低迷。
其次是前段時間宏觀調控對于歐債危機惡化的負面沖擊估計不足,緊縮力度過大。譬如連續多次提高“存準”,達到前所未有高度。受其影響,國內最大的終端消費品——商品房銷售下降,新開工與施工面積均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其中北京1-7月住宅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30.6%,連續6個月降幅超過20%。住宅銷售與開發投資的下降,拖累家用電器與裝修材料銷售,因此降低了整體需求。
最后是歐元疲軟推高了美元匯率,以此計價的國際市場大宗商品相應走低。
有觀點認為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震蕩走低,是因為供應量過多。這是不全面的,因為統計數據并不予以支持。今年商品市場確實供大于求,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需求乏力,國內產量與進口量均處于歷史較低增長水平。根據統計數據測算,上半年全國7種主要大宗商品國內產量同比增長5.3%,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了8.2個百分點。其中粗鋼產量增幅僅1.8%,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了7.8個百分點。雖然7月份粗鋼產量回升,但前7個月累計增幅也只有2.1%。
市場或迎最后一擊
展望大宗商品后市,如果歐債危機嚴重惡化,甚至出現歐元區解體極端情況,已經低迷的大宗商品行情還將遭遇最后一擊,再次價格探底,譬如上海期貨螺紋鋼主力合約噸價或許逼近,甚至跌破3500元/噸;天然橡膠銷區價格將跌破20000元/噸關口;國際市場石油價格有可能見到60美元/桶,甚至更低價位。總之,除糧食、大豆等食用農產品之外的大宗商品價格都會出現深度下跌。
目前來看,歐元區解體雖然不是一定發生,但卻具有很大的可能性。這主要是財政緊縮政策不得人心,債務危機國家能否順利實施財政緊縮換取外部援助,具有很大不確定性。其次是歐元區援助資金從何而來?目前希臘、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4國國債總額人均2萬歐元左右。以目前水平測算,到2014年希臘要償還的利息就達到390億歐元,相當于其2011年GDP總值的18%。數據還顯示,在2012年10月份償債高峰期中,歐豬國家需要償還的債務總額為7000億歐元,遠遠超出救助機構的資金能力。 而國際評級機構不斷下調歐元區國家債務評級,最近標準普爾又將已經是“垃圾級”的希臘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再次下調,這就使得國際救助顧慮重重。最后是債務危機仍在蔓延,并且擴散到“大到不能倒”的國家,繼西班牙尋求外部救助后,意大利也放話要求全面援助。目前“三駕馬車”正在審議希臘財政緊縮計劃,今年9月份審計報告可以出爐。要是希臘新政府交卷結果與救援貸款條件相差甚遠,勢必叫停外部援助。屆時希臘無法償還到期債務,并向西班牙、意大利擴散,由此將會拉開歐元區逐步解體序幕。對此,應當高度警惕。
大宗商品價格將觸底回升
從來沒有一直上漲的商品,同樣市場行情也不會只跌不漲。物極必反,如果真的出現極端情況,商品市場遭遇歐元區解體最后一擊,出現新的下探,也就意味著利空出盡,市場價格的真正觸底。屆時,大宗商品行情全面回升局面隨之到來,至少是為期不遠。
一是歐元區國家巨額債務包袱基本卸除。極為沉重的債務包袱,由此而產生的緊縮要求與恐慌氛圍,一直是壓制商品消費的最大陰霾。而歐元區解體,迫使其退出國家重新發行自己國家貨幣,并通過惡性通貨膨脹方式,將先前所欠債務的絕大部分化為烏有,同時大大增強其商品與服務出口競爭力。這就使得“歐豬國家”輕裝上陣,重啟需求發動機,保障經濟增長走上正軌。
二是世界各國不惜一切刺激經濟增長。歐元區解體風險極大,完全有可能引發世界經濟更嚴重衰退,導致社會動蕩,甚至爆發戰爭。為此世界各國,尤其是主要經濟大國,勢必不惜一切刺激經濟增長。包括美聯儲QE3、QE4、QE5的持續推出。中國也會以前所未有力度實施“兩降”,更大規模地啟動重大交通、水利、環保、民生需求項目,大幅提高城鄉居民消費能力,取消對于大型商品購買限制等,用盡一切手段緊急對沖出口萎縮負面影響,保障經濟較快增長與實現更多就業。
三是流動性泛濫卷土重來。為了對抗經濟衰退,各國集體下調利率,保證流動性,實施最為寬松貨幣政策的結果,勢必引發全球流動性泛濫卷土重來,產生推高大宗商品價格的極大貨幣力量。雖然極為寬松的流動性注入,與大量債務化為烏有,會對未來通貨膨脹產生推動,但這是拯救經濟,避免更大危機的必要成本,是最主要出路。無論如何,都比更嚴重經濟衰退,社會普遍動亂,甚至爆發戰爭要好許多。
四是價格跌落逼近成本。應當說,經過一段時間震蕩下行,多數商品(五礦化工產品,生產資料)價格逼近成本線。比如上海螺紋鋼期貨噸價格達到3500元/噸以后,與其平均成本相差不多,鋼鐵企業因此利潤急劇下降,甚至虧損。雖然受到鋼價低迷拖累,鐵礦石等冶煉材料價格也在走低,但后者降幅卻低于前者。這不僅由于世界礦業巨頭實施限產保價(今年1季度,世界四大礦山鐵礦石產量環比下降12.5%,其中巴西淡水河谷產量下降15.6%;上半年淡水河谷產量同期下降0.8%),更在于中國鐵礦石較高的邊際生產成本。據有關資料,現階段國產鐵礦30%以上產量的生產成本(換算成干基含稅),大體在800元/噸—900元/噸附近,約為130美元/噸。如果鐵礦石噸價較長時期低于這一價格,勢必導致產量萎縮,為其價格形成有力支撐。鋼材與鐵礦石降幅不同步的差異性,決定了鋼材價格的跌落勢必碰撞到堅硬的成本底部。
由此可見,正是上述這些需求、政策、貨幣等多方面因素逐步聚集,使得商品市場行情不斷蓄積能量。現在各個方面都在等待歐元區解體最后一擊。一旦“靴子落地”,利空出盡之后,大量抄底資金勢必洶涌而至,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巨幅震蕩難以避免。估計為期已經不遠。
(作者系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首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