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8月10日下午,某券商相關研究員赴某基金公司路演,推薦上市公司“銀河磁體”。基金方面人員對其大力推薦這樣一家公司存有疑惑和不滿,出言駁斥。券商研究員對買方的步步嗆聲也無法忍受,最終憤然離場。其間雙方因此發生諸多言語上的激烈碰撞,并“升級”為肢體沖突。
從表面來看,雙方對于“銀河磁體”的判斷相左是這起沖突的直接導火索。但事情過后,業內紛紛感慨,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買方與賣方投研之間的矛盾積累日深,發生這樣的激烈沖突既是偶然也是必然,這起事件不過是券商、基金兩大陣營之間矛盾的“冰山一角”。
券商為基金提供研究服務,并獲取基金分倉傭金作為“對價”,這種合作模式已綿延多年。但近些年來,雙方陣營之間不和諧的因素與日俱增。
從買方的角度來看,近些年來券商提供的研究報告質量良莠不齊,導致基金對券商研究水平的信任度急劇下降。多位公募基金經理私下與中國證券報記者交流時均表示,賣方推薦股票的“含金量”著實有限,很難給自己的投資決策提供參考和啟發。“每天打開郵箱,滿目都是研究報告,內容卻是乏善可陳,我現在都不大愿意看報告了。”上海某基金經理向記者抱怨,“但我們不愿意看報告后,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他們開始注重研究報告的標題,希望能靠題目的標新立異來吸引注意力,而問題在于,沒有內容,光有標題,對我們的投資決策能有什么幫助?”
而站在賣方的立場,不少券商研究員也抱怨,基金投研人員以“衣食父母”的心態自居,對券商研究員缺乏應有的尊重。但為了順利爭取到分倉或者維護好雙方的合作關系,當觀點產生分歧時,甚至完全不認同對方的觀點時,券商研究員多是壓抑真實想法,盡量回避與買方投研人員的爭論。
熊市背景下,這種矛盾更被放大。基金業績的整體不佳乃至虧損,成為眾多基金經理當前承受的最大壓力。但很顯然,券商研究員們在此時并不能發揮“排憂解難”的作用,甚至反而誤導了基金的判斷。而給券商支付的高比例傭金,也日益遭到來自持有人的質疑。
與此同時,由于二級市場和基金換手率的降低,給券商帶來的分倉量也隨之減少,拖欠傭金的現象屢見不鮮,賣方機構的生存環境愈發面臨考驗。業內人士透露,上述券商與基金之間的沖突,對于路演標的的分歧固然是原因之一,該基金公司尚未完成2012年對該家券商的分倉計劃,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矛盾的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