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日前,全國保險行業協會公布的2011年交強險業務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交強險合計經營虧損高達92億元。此項數據的曝光,猶如重磅炮彈再次引起了市場人士對交強險經營模式的質疑。不過,信息時報記者通過對廣東保險行業協會數年來提供的行業數據統計,廣東地區交強險卻“逆市翻紅”,去年累計經營盈利超37億元。業內人士認為,盡管廣東省交強險經營盈利較多,但由于江蘇、浙江、上海等省虧損嚴重,因此從整體上看,全國交強險仍處于虧損狀態。
全國:去年交強險虧損92億元
8月10日,全國保險協會公布交強險業務情況:2011年,交強險經營虧損92億元,其中,承保虧損112億元,投資收益20億元。具體情況為:交強險共承保機動車1.14億輛次。保險責任已到期的保費為914億元,保險責任未到期的保費增加69億元,賠付成本749億元,賠付率比2010年下降了0.4%;經營費用277億元(含營業稅55億元,救助基金20億元),費用率比2010年降低0.2%。雖然賠付率和費用率雙降,但合計的綜合成本率仍高達112.3%。
對于2012年交強險營業情況,平安財險在精算報告中預測,2012年交強險賠付成本將在2011年基礎上攀升,保單虧損將進一步擴大,但具體擴大幅度將受有利和不利因素的綜合影響。中國人保也指出,隨著收入水平和物價水平不斷上漲,交強險案的賠款和賠付平均水平將保持不斷上升的趨勢,2012年交強險的保費充足率仍然面臨嚴峻考驗。
廣東:交強險反盈利超3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在梳理大中型保險公司的交強險專題審計報告發現,2011年有8家財險公司在廣東地區(不含深圳)已累計盈利超過一億元,記者粗略統計,廣東地區交強險已累計盈利超過37億元。其中,中國人保10.07億元,中國平安8.05億元,太保財險8.78億元,永安財險4.86億元;陽光財產、中華聯合、安邦財產、天平車險均累計盈利超億元;而大地財產、都邦財產、太平財險、信達財險則盈利則超過千萬元,天安保險、永誠財產、中銀保險僅盈利百萬元。而除此之外的財險公司都在虧損,其中虧損最多者華安財險,累計虧損2811萬元。
不過,值得警惕的是,雖然廣東地區交強險業務總體盈利,但營業利潤已大幅下滑,有的甚至由微利變為虧損。專題報告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人保、平安財險、永安財險的交強險經營利潤與2010年相比均大幅下降,僅有太平洋財險仍有小幅增長。
具體來講,中國人保,2010年交強險在廣東地區營業利潤為1.16億元,但2011年其利潤已經下滑至3408萬元,而2011年,永安財險在廣東地區的交強險營業情況為虧損了2907萬元。
析因:經營模式不明晰致虧損
事實上,交強險從2006年開始實行,2007年就開始出現承保虧損,2009年起開始出現經營虧損。據統計,至2011年底,五年半時間里已累計承保虧損達287億元,累計經營虧損達173億元。
對于具體的虧損原因,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交強險工作組陳東輝認為,“前端政府定價,后端市場經營”的經營模式是主因,政府和保險公司在交強險經營中主體地位不明、責任不清;費率調整機制失靈所導致。
此外,受到市場質疑的還有保險公司在交強險中的經營費用與保費占比過高,交強險和商業險理賠上,部分費用列支不明確,也是導致虧損的原因。
有市場人士認為,交強險要走向商業化經營路線才能改變目前的虧損現狀,采用商業化經營模式,各保險公司自行制定交強險條款,自負盈虧才是出路。
記者觀察
保險業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轉型
今年上半年,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行業面對轉型的情況下,全國保費收入同比增長5.9%,增速為近十年來最低。有市場觀點認為,保險業的黃金10年已到盡頭,保險業現在正準備“過冬”。但記者不敢茍同。
事實上,就保險業特別是壽險而言,行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過冬”只是“黃金十年”中的小波瀾。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在近年來一味追求擴張、追求規模、追求利潤的目標下,保險公司似乎越來越忽視客戶的感受,行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正一點點被侵蝕,正如壽險要回歸保障一樣,行業要實現安全“過冬”,也要回歸客戶經營,向“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轉型。
記者認為,轉型首先要關注客戶需求。之所以出現銷售誤導,主觀層面是業務員急功近利的心態在作祟,客觀層面反映出業務員不清楚客戶的真實需求,客戶也不知道保險公司能提供哪些產品和服務,很多時候是人情投保、從眾投保、趨利投保,很多客戶是在購買產品之后才慢慢認識產品。試想,如果客戶當初清楚自己的保險需求,業務員也能夠理解客戶的真實想法,所謂的誤導肯定可以避免。
其次要改善客戶界面。在銷售領域有一個提法,叫贏得客戶的時間和空間。說白了,就是增加與客戶溝通的機會,銷售就是溝通。在當今信息社會,任何領域都不是獨立存在的,交集隨處可見,只要能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一定能創造一個與客戶溝通的界面,這種界面就是保險公司與客戶雙贏的橋梁。
第三是提升客戶體驗。保險既是“日常用品”,人人都需要;但同時也算是“奢侈品”,因為不是生活必需品,只是普通老百姓可以享用的“奢侈品”。因此,不一定要沿用傳統金融產品的展示方式、銷售辦法和服務模式,不需要一定“板著面孔”,不食人間煙火,可以更加貼近保險產品的特性,更加人性化、親情化和百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