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2012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開放的有關政策。國務院批復中明確提出,支持深圳前海實行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試政策。在前海先行先試政策中,金融政策占據最大篇幅,內容共有8條,其中一條尤為引人矚目:支持前海試點設立創新型金融機構和要素交易平臺。
提到創新,金融市場歷來不乏創新之舉。近日,期貨界三位重量級人物曹汝明、邢精平和馬文勝,聯手拋出的一套關于“期貨市場功能再認識的3.0理論”,象一枚重磅炸彈,在業界引起了強烈反響。
“創新是現代經濟的旗幟,也是金融市場的生命。中國的期貨市場雖然在創新中較好發揮了功能,但在做深做細現有產品,加深與相關產業的關聯度,更好服務于實體經濟方面似乎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探索更加有效的期貨品種及交易方式,使期貨市場在實體經濟運行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已成為所有相關人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番話,道出了三位作者提出3.0理論的初衷。
曹汝明,深圳期貨市場創建者之一,原深圳證監局副局長,2010年任深圳證監局巡視員。近年來,作為牽頭人或課題組長,完成了研究起草期貨公司涉外業務管理的規范性文件及期貨市場發展戰略等工作。
邢精平,博士后,現任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首席分析師,2006年至2007年,曾參與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籌建及“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的設計工作。
馬文勝,現任新湖期貨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任中國期貨業協會副會長等職,先后榮獲 “中國期貨市場十大風云人物”、“期貨杰出掌門人”等榮譽稱號。監管者、設計者、實踐者,三位作者這種奇特的組合最終促成了他們在期貨理論上與實踐探索中的創新。
“期貨起源于現貨,反映了實體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期貨交易是以現貨交易為基礎的更高級的市場形式,它既是現貨市場的延伸,也是現貨市場發展的必然產物。以期貨市場與實體經濟結伴發展的軌跡為導向,我們將兩者的關系劃分為三個時代,即1.0時代、2.0時代和3.0時代。這三個階段囊括了由商品期貨起步,經過金融期貨與期貨價格指數期貨的轉化再升華到現貨價格指數期貨,從而在更高層次重歸商品期貨的整個歷程。”他們在文章中如此表示。
20世紀50年代以來,電子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的結合引發了信息科學技術革命,使得信息技術迅速趕超上材料、能源成為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
在產業結構升級的大背景下,作為實體經濟風險管理工具的期貨市場必然要作相應的升級跟進,否則就會與實體經濟相脫節,陷入虛擬游戲的泥潭。考慮到我國電子產業的雄厚基礎及其產品銷售總額在國際上占統治地位的現實,借鑒2.5經驗,用同類產品編制價格指數,適時推出電子市場價格指數類期貨,似乎已經成了期貨市場服務于新經濟發展的一項相當識時務的選擇。基于這一共識,三人經過多次探討磋商,最終提出了“3.0理論”。
經初步論證,他們認為開發中國電子產品價格指數期貨基本上是可行的。境外市場也有一例類似的創新案例,如在波羅的海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的遠期合約 (BFA)。
顯然,3.0理論并不是簡單地為期貨市場劃段而出現的,催生它的源動力來自實體經濟迅猛發展數十年所積累的巨大能量和實際需求。而金融服務業順勢而為,以應有的敏感性及適應性不失時機地為母體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正是作為服務者最該做的。他們預期,以電子化為特征的高附加值產品一經與金融期貨相結合,勢必把期貨市場引入3.0時代。
中國農業大學期貨與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常清對三人提出的這套理論給予了高度評價: “期貨市場功能再認識之3.0理論是期貨市場理論研究的一大創新,這套理論以國際期貨發展順序為主線,抓住了各個發展階段中期貨市場在服務對象、主要功能以及交割模式等方面所表現出的不同特征,完全貼合全球期貨市場的發展脈絡與趨勢。該理論認為,期貨源于商品而后轉向金融,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度與商品交匯于更高的層次,呈現螺旋上升趨勢,為我國未來期貨市場發展方向及產品創新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期貨3.0理論在《期貨日報》發表后受到國內外眾多網站的轉載也從另一方面印證了這一評價。
期貨3.0,從理論到付諸實踐,這一天到底要等多久,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