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據經濟之聲報道,繼上海高調宣布籌建保險交易所后,深圳也向中國保監會提交了成立保交所的請求。目前,我國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四地都在為保交所成立奮力一搏。保交所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香餑餑?為何讓眾多城市如此垂涎,志在必得?
四地掙搶為奪金融高地
最早提出籌建保險交易所,是在2010陸家嘴論壇上。當時上海提出這一想法后,保監會高層陸續作出正面回應。去年,中國保監會和深圳市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聯合建立深圳保險創新發展試驗區,當時也提出交易所設想。此外,北京市曾經報批過北京保險交易所,由于“審批程序存在瑕疵”,未獲保險監管部門通過,轉而以“保險產品超市”的概念求得生存。四川成都則明確提出,仿造紐約巨災風險交易所設立覆蓋中部地區的保險交易所,但其可能性受到質疑。
7月27日,深圳保監局提出申辦“深圳保險交易所”的設想,引起業界關注。相比于上海保險交易所的籌建屬于國家規劃的一部分,深圳此次行動則更多只是自己的想法。對于深圳來說,此次實屬背水一戰。據相關人士透露,深圳對保險交易所并沒有詳細規劃,更多的打算可能只是想插隊,與上海一爭保險交易所牌照。
因為此前,保監會主席吳定富曾表示,保交所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應有的。他透露,前一時期,中國保監會和上海市政府已就此問題進行了充分研討,現在從意向上講,上海將試點設立保交所。
盲目跟風不如將市場做好
所謂保險交易所是指壽險、非壽險機構進行再保險交易,并推出保險資產衍生品的地點。在制度層面,“保險交易所帶來的好處是規范”。上海保險交易所建設研究課題組組長徐文虎指出:“目前保險業的形象欠佳,保險交易的模式比較落后。規范之后,信息的透明度變高,交易流程有也法律保障。”其次,信息在一定的平臺間的流動也將更加自由。
正是由于保交所經營內容不明確,因此市場對于幾大城市爭相成立保交所并不感冒,記者致電幾家保險公司,他們的答復幾乎都是沒有關注相關事宜。中國著名保險學者郝演蘇建議,在經營內容不明朗的情況下,應該先把當地的保險市場做好。
事實上,世界范圍內保交所的成功范例極少,1980年成立的紐約保險交易所經營不到7年就因為直接業務過少,關門大吉。當然,不是說外國沒有的東西,中國就不能有。關鍵是最終要交易什么,交易對象是哪些,如果連這個都不清楚,成立保交所,恐怕就只是一些城市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