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獨家統計數據顯示,在三批公司的網下申購中,無論從動用資金、資金流向,還是參與的數量上,券商理財產品均呈上升趨勢,成為“打新”的側翼軍
在過去的近半個月時間中,“打新”成為了市場的熱點,基金、券商、信托、社保、企業年金各路“諸侯”爭相“赴宴”。在這只“打新”大軍中,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因為其自身的性質,在投入的資金總量上不如券商自營賬戶那么龐大,但其步步為營、謹慎前行、精挑細選的運作模式讓人眼前一亮。
記者統計發現,在三批公司的網下申購中無論從動用資金、資金流向,還是參與的數量上,券商理財產品均呈上升態勢,成為“打新”的側翼軍。
“打新”熱情逐步升溫
創業板開板儀式將于今日舉行,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打包掛牌交易已也近在眼前。券商集合理財業務,作為眾券商近年來大力發展的業務之一,也積極投身到了此場“打新”的熱潮中。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所有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共動用124.1億元參加“打新”,共獲配股份58.6萬股。根據各公司發布的數據,記者發現,參加三批創業板“打新”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有著“三大”顯著的共同特點。
首先,謹慎前行,投資額度逐步擴大。據記者統計,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動用在“打新”上的金額呈明顯的上升模式,由參與第一批的32.8億元,到第二批的42.5億元,最后上升到第三批的48.8元,可謂節節攀升。雖然這個數額和其自營盤相比要少很多,但券商理財產品“打新”逐步升溫。業內人士分析,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動用資金呈規模式上升,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出運營者的心態變化。
其次,擇優選擇、重點突破,投資標的物出現差異化。在三批創業板上市的過程中。券商“打新”的標的由廣泛撒網逐漸轉向重點投資。第一批10家公司上市時,除了在樂普醫療上砸了9.802億資金外,其余的都比較平均,有5家公司所占用資金都在2億左右。而到第二批的9家出臺時,就出現了兩家公司占用資金不到1個億的情況。同時占用資金一、二位的兩家公司所占金額差距已經從第一批的5億元擴大到9億元。至第三批9家公司面世時差異化則更大,一、二名的差距拉大到10億。占用資金最大和最小的企業則拉大到了16億。
第三,參加的券商及理財產品的數量逐漸增加。記者根據公告數據統計,第一批“打新”時共有13種券商理財產品參加,第二批時上升到18種,第三批時其總數又增加了1種。同時參加的券商數量也呈現10-12-13的遞增趨勢。
中金、中信:申購“王牌軍”
在三批“打新”的征途上,一些實力強大的大券商成為當之無愧的主力軍。與此同時,一些小的券商雖然資金量不大,但仍然踴躍參與,為“打新”錦上添花。
中信、中金推出的理財產品可謂“來勢兇猛”,其推出的幾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在“打新”過程中表現搶眼。
據記者統計,中信證券推出的中信證券債券優化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在第一批10只新股上市的過程中,網下申購了其中的9只,成為首次“打新”當之無愧的頭牌。到第二批時,中信債權集合理財稍作“休息”申購了三只,但同時又有中信證券“聚寶盆”傘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穩健收益子計劃和中信理財2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緊密跟上,分別申購了3只和2只,使得中信證券在申購的總家數中仍居第一。到第三批時,中信債權再度發力一口氣申購了9只新股中的8只,而中信“聚寶盆”也精密配合申購了7只。這使得中信證券成為”打新王”,其熱情可見一斑。中金也不甘示弱,在第一批“潛伏”后突然出擊,在第二批中用兩只產品申購了7只新股,到第三批時再接再勵共拿下10只。
除了中信和中金外,還有一批券商成為了“打新”過程中的中流砥柱。記者在公布的公告中發現,長江超越理財2、3號及增強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光大陽光3、5號及增強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安信理財1號債券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國泰君安君得利一號貨幣增強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在三批創業板新股網下申購過程中,都創下了申購總數超過10只的記錄。這些券商持續地支持創業板“打新”,為申購的持續升溫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外,記者還發現,南京證券旗下的神州1號增強型基金寶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招商證券下屬的招商證券現金牛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等雖然申購的量不大,但都堅持參加了3批創業板新股上市的申購,為“打新”大戲,增添不少看點。
“吸金”牛股:華誼兄弟
雖說青菜蘿卜各有所愛,但在“選秀”的過程中似乎各家券商的眼光都比較相同,于是每批中都出現了這么一兩家新股成為了大家砸錢的對象。記者根據各新股公告的數據進行統計,在第一批參加“選秀”的10只股票中,樂普醫療引得各方青睞,各券商共動用資金9.8億進行網下申購。這個數額在第一批中脫穎而出,高出第二名的資金占用額近5億元。但當第二批9只新股亮相后,這個記錄立刻被打破。愛爾眼科以16.5億元的“吸金”功力成為第二批“打新”中的寵兒。同時,華測檢測和億緯鋰能分別以7.2億和8億緊逼樂普醫療的“首秀”記錄。
“變形金剛”在電影院里的高票房紀錄似乎也傳染到了股市上。在第三批出現的9只創業板新股中,機器人變形為“搶錢金剛”,使各券商慷慨解囊,動用8.9億資金為其提供能量。而華誼兄弟則更成為了創業板“打新”回顧頒獎典禮上當之無愧的最佳“吸金”明星,18.4億的“吸金”紀錄有力地證明了其紅火的程度,明星效應由此彰顯。
業內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些牛股的顯現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券商在“打新”過程中的眼光很類似。擁有好的題材、品牌和經營能力的公司成為了他們的鐘愛。例如樂普醫療和愛爾眼科的成績都從某個角度證明,醫療這一概念目前所受到的關注。
新的新股發行制度出臺后,網下、網上申購參與對象分開等政策的要求使得機構資金在申購上出現很多限制。而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則使得部分機構資金有一定的繞道投資途徑,間接投資。同時,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又是券商謀求長遠發展的重要新業務。這次創業板的密集“打新”為其取得了一次“練兵”機會,相信在今后,這支生力軍的表現將會更加搶眼。(張藝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