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海外流動性”及經濟出現復蘇苗頭等因素給市場帶來了新的希望,但股市卻又在前期的2400點附近躊躇不前。下有流動性墊底,上有宏觀數據壓制,A股近期能否突破這一無形的“夾板”?A股新“引擎”何時出現?這些都成為近期投資者關心的話題。
A股新“引擎”尚未出現
主持人:許多人預測在兩會之后,股市會有一個回調,但近期市場先抑后揚,走出了上升行情,各位覺得是哪些因素發生了變化?A股是不是找到了新的漲升動力?
史偉:我認為主要因為外圍市場的轉好。第一點美國股市持續反彈,機構普遍預期反彈的觀點也很多。國家主權的違約風險下降得比較快,前期預計東歐會破產,一度它的CDS違約風險與雷曼破產時比較像,但近來東歐國債違約風險迅速下降。
另外可以觀察到,近期黃金價格表現得不理想,這說明避險情緒消失得比較快,表明資本市場樂觀的情緒在恢復。或許可以下個結論——第二波危機也許是不會到來,全球資本市場正在構筑底部,而且恐慌與悲觀情緒正在消退。
劉浩波:國內市場本輪上漲主要是依靠流動性和對經濟好轉的預期,但是從周二盤面來看,美股大漲A股反而出現了回調,也可以看出預期作用的邊際效應是在遞減的,我們預計未來行情靠預期推動的作用會逐漸減弱。在股指向下的時候,比如到2000點股指可能會由于流動性出現支撐,但是說現在再靠流動性支持股指的進一步上漲,恐怕其力量會越來越弱。我認為現在市場還沒有出現一個支持市場繼續大幅上行的推動因素。
劉湘寧:近期披露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可能加速復蘇,周三美聯儲更是表示將在未來6個月內購買3000億美元國債以增加市場流動性,另外還將加大抵押貸款債券購買的規模并且推動萬億信貸計劃。美聯儲近期的一系列表態預示著本輪經濟危機爆發以來困擾美國的信貸市場凍結終于有了解決之道,而信貸市場的正常運轉恰恰是美國經濟見底企穩的前提。美國經濟數據回暖和美元貶值的雙預期加強了投資者對國內股市的信心和投資沖動,而美聯儲美元貶值預期帶動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進而影響到國內對資源類股票的追捧。
業績壓力不容忽視
主持人:隨著宏觀數據的陸續出臺,出口下滑加速等利空因素也擺在了投資者面前。有人擔心一旦這些宏觀層面的利空集中爆發,將對市場造成巨大影響。各位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劉浩波:資本市場其實對實體經濟的反應有超前也有滯后,更多的是一種疊加效果。當第一個較差的宏觀數據出來時,大家可能沒有反應,但是隨著其后數據的出現,就會從量變到質變了。總體上講出口這一塊還是很差,我們判斷出口最差的時刻是在5月份,相關數據出來要到6月份,那時的市場可能會因此出現一定的波動。在此之前就是N字形震蕩了。
史偉:說實話,國內的宏觀經濟、企業盈利沒有變化。最近這兩周只有發電量的數據,但不能根據一周數據對宏觀數據做出準確判斷吧。從已經公布的年報數據來看,我覺得報表普遍一般,好于預期的報表基本上沒有,低于預期的很多。消費類的股票基本上是比預期要差的,應該說,商品類公司、有色、鋼鐵煤炭報表一般。
當然行業和企業之間是存在分化的,工程機械類當然好一些,另外,地產及汽車方面,車商普遍對汽車銷售的持續回暖有疑慮,但地產板塊出現的底部比較明顯。至于什么時候地產能出現上升周期還不確定。
劉湘寧:機構投資者其實已經關注到出口數據前兩個月是比較差的,未來存在進一步下滑的可能。我認為,如果未來宏觀數據進一步走差,肯定會對市場造成較大負面影響;但我們同時也認為,如果宏觀經濟進一步走差,國家將出臺進一步的經濟刺激政策。財政部副部長王軍最近曾經表示,中國經濟刺激政策還有根據外部環境變化作出相機抉擇的余地和條件。另外,出口的形勢也在動態變化,上周美聯儲回購長期國債和MBS的舉動,還有這周的剝離金融機構有毒資產的計劃,為市場帶來了美元貶值的預期,可能也會帶動人民幣對其他幣種的貶值,對刺激出口也有一定幫助。如果世界經濟今年能夠加快復蘇,也不排除未來出口反而有好于預期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