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機制還需完善
創業板推出的時機選擇一直是業內爭論不休的問題,天相投資顧問公司董事長林義相指出,“國辦金融30條”中所提的措施,有的是股市好轉后的結果,而并未構成股市轉好的條件,而“股市能否充分發揮作用,關鍵還是要看股市能否盡快好轉,這方面需要一些實質措施的落實。”
上海睿信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李振寧也表示,在創業板推出之前必須要集中精力先將主板搞好。他認為,能否將主板市場搞活,停發或不發股票這些消極的措施都不是辦法,關鍵是要主動應對,多角度開拓思路,做好雙向擴容,必須采取一些活躍股市的措施。
李振寧建議,創業板推出的初期,可參照中小企業板模式,實行多家公司打包上市。首批上市公司可能遭市場爆炒,將刺激申購及短炒資金的流入。在加強風險提示、加強監管的同時,釋放創業板對于整個資本市場的刺激作用,是積極選擇。
海通證券高級分析師謝鹽同樣認為,推出創業板應以搞好主板為前提條件。只有主板健康發展起來,創業板才能給投資者以希望。雖然目前中小企業融資心切,但如果資本市場不能健康發展,這種融資功能就會走向衰竭。
由于創業板上市公司為高成長的中小企業,這必然要求市場機制必須與主板有嚴格的區別,推出方式也要考慮到中小企業的特點。專注研究無形資產的學者蔡吉祥認為,創業板市場還應在無形資產方面堅持規范和創新并舉的原則,就是要規范創業板公司的行為,除主板和中小板公司所要求的行為外,同時,更要考慮規范創業板公司的無形資產行為。
財經評論人士皮海洲則建議,創業板推出之初,應該采取成批上市的方式,一次上市50家,甚至更多,以避免市場的投機炒作行為。只有一次性多上市一些企業,才能減輕這種爆炒行為。
而王守仁則提出更具體的建議,他認為,創業板推出之前必須建立防止暴漲暴跌的機制,證監會和深交所之間需要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同時對違規的上市公司建立嚴格懲罰的機制。(記者萬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