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四川汶川地震消息影響,13日保險股現較大跌幅,引發市場對保險公司業績的擔憂。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地震引發保險賠付有限,不會影響保險公司整體業績。但地震將促使政府加強對巨災險的重視,進一步規范地震險,推動巨災險險種的完善。
據民政部統計,截至5月13日7時,四川汶川縣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肅、陜西、重慶、云南、山西、貴州、湖北8省市共9,219人死亡,倒塌房屋50余萬間。據悉,中國人保在地震后動大災理賠應急方案。市場人士預計會再次打擊剛從雪災中恢復過來的中國經濟,估計經濟損失較雪災為大。而國務院旗下發改委早前估計,雪災直接經濟損失1,516.5億元人民幣。
齊魯證券金融行業研究員劉俊向世華財訊表示,此次地震對保險股產生一定負面影響,但引發的保險賠付有限,不會導致保險公司業績出現很大變化。預計此次地震中保險公司賠付金額在2至5億元。此次地震將增強政府和保險公司對此類險種的關注,進一步規范地震險,推動巨災險險種的完善。
資料顯示,2001年10月保監會下發的《企業財產保險擴展地震責任指導原則》(保監發2001160號),放寬了保險公司承保地震風險的限制。一些財產險中,“地震險”以附加險的形式悄然附加在家財險當中,地震附加險費率一般為主險的10%,投保者以房屋價值繳納保費。
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承保風險太大,保險公司一般不主動向客戶推薦地震附加險。現有“地震險”也難發揮保障功能。2007年云南普洱地震給震中寧洱縣造成29億元以上的經濟損失,而當地年度財政收入不足5,000萬元,雖然財政部下撥了2,700萬元救災款,各地也紛紛捐助,但這遠遠不足以彌補地震損失,更不足以用于災后重建。設立專門的地震保險產品或地震保險基金,以及其他巨災保險品種成為迫切之需。
據了解,國際通行做法是建立政府支持下的巨災保險制度,合作設立地震保險基金,予以財政支持和稅收方面的優惠,并通過國際再保險公司尋求風險的分攤,而非通過商業化的運作來推動地震險。
劉俊認為,政府可借鑒國際上這種同行做法來發展地震險,且中國累積的地震檢測數據也為開發地震險提供了數據基礎。有關專家表示,中國對地震數據的監測已有三千年歷史,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的數據非常豐富,已經足夠保險公司進行科學精算需要。近年來中國部分地區地震頻發,也積累豐富的監測數據。如果政府引導和支持,給予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建立地震災害等各類基金,并與再保險公司合作,進行風險分攤。這一險種將有望獲得進一步規范和發展。
日本地震險發展經驗顯示,1995年日本神戶大地震一共摧毀了10萬棟房子,之后日本各地多次發生地震。由于房屋倒塌不僅要負擔房屋貸款,還要承擔新建房屋的費用,因此引發了居民購買地震險的浪潮,使地震險的普及率由2.9%上升到了20%。數據顯示,2004年3月,日本大約有855萬人購買了地震保險,占購買保險人群的17.2%,大部分非壽險公司該項保險產品保費收入保持雙倍增長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