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由于全球化的迅速發展,貨幣政策制定的背景和條件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全球相互之間的影響和互動關系變得越來越不可忽視。
1 貨幣政策古典分析框架已不好用
從傳統的教科書和過去的國際經驗來看,多數情況下貨幣政策是一個國家自己獨立執行的貨幣政策,有些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搞得好,有的搞得不好,所以各個國家的就業率、通貨膨脹等等都不一樣,相互之間的影響也不是很大。
最近幾十年來,特別是新世紀以來,全球化迅速推進,國際貿易發展非常快。過去都認為大國經濟,對外貿易占GDP的比重不會太高,但是中國對外貿易占GDP比重已經達到60%~70%這樣的比重。另外,資本流動也是多種多樣,非常活躍。此外,還有很多相互影響的渠道。
因此,首先我們會看到過去古典貨幣政策的許多方面,不論是理論還是經驗,現在都不太好用了。一個國家的利率政策,特別是大國的利率政策,比如說美元的利率政策,可能對全球各個方面都產生影響,而且也產生牽制性的作用。所以大家在討論貨幣政策時,可能需要注意看看現在的分析框架需要跟以前作出哪些區別。
另外,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是和最近一二十年來所形成的全球流動性過剩有關系的。流動性過剩已經不是單獨哪個國家的問題了,而很可能是全球性的問題。盡管各個國家外匯制度、匯率制度可能不一樣,但是在本次次貸危機以前,流動性呈現出比較全面的、在許多國家都能看到的過剩的局面。因此它會推動物價的變化,特別是初級商品價格的變化,以及投資的高漲、房地產價格的變化等。
2 盡可能保持金融機構健康
第二,想談一下關于金融穩定。因為在當前全球次貸危機的情況下,開任何研討會可能都離不開次貸危機。
解決危機有很多臨時性措施,甚至有些時候是令人眼花繚亂的。但是我們還是要注意最根本的一條,要盡可能保持金融機構的健康。金融機構不健康的話,總是一些最脆弱的金融機構在金融危機爆發時先出現問題,它們出現問題再繼續拖累其他金融機構。所以要盡量保持金融機構的健康。
黨中央、國務院,從上一屆政府到這一屆政府都非常強調金融機構,特別是金融機構的改革。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改革了幾大國有商業銀行,很多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都在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改革,都比以前健康多了。這大大減小了中國的金融風險,這一條是很重要的。改革也是和開放聯系在一起的,通過改革、通過開放,金融不斷走向健康。這里面包括會計準則、公司治理準則、包括信息披露準則等,這些對于金融機構都是非常有益的。
從健康角度來講有三個方面,一是公司治理的健康,其次組織管理構架的健康,第三是風險控制的機制。從這次危機的教訓來講,有些機構出的問題就是發生在內部風險控制上。內部風險控制是非常“與時俱進”的一項技術,因為金融產品不斷地發展、不斷地更新,資產負債表在不斷地發生變化,20年前的技術現在基本上不好用了,10年前的也過時了,要不斷地更新才行。跟金融機構健康相關,很重要的是監管工作,必須不斷地加強監管。
3 靈活政策體系應對危機
在處理金融穩定時,各國央行出臺了很多政策。
這表明每次危機都不一樣,過去設計的金融穩定的框架、應對金融危機的機制,到真正危機發生的時候,發現發生的跟想象的不一樣,跟過去所學的東西不一樣,要想應對新型的危機,需要有非常強大的判斷危機能力,同時要有相當靈活的貨幣政策體系和金融穩定的應急機制。
這次危機的發生說明,運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時一定要保持高度的靈活性,針對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選擇。
此外,在救助金融系統、防止系統性風險的蔓延方面也明顯地擴大了范圍。當然我們回想起來,中國過去也做過不少這樣的事,指定某個機構去托管另一個機構,如果缺錢的話,是不是想辦法從什么渠道給予適當的支持。總之,在處理這些問題方面應該有非常大的靈活性,與時俱進,深刻地分析和研究所出現的具體問題、具體情況。
4 成熟機構投資者需逐步形成
非常希望這個論壇對促進上海發展國際金融中心能夠有所貢獻,從金融中心建設的國際經驗來看最主要的是跟金融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關系大,所以金融中心的形成有它的特點。
昨天的發言者強調了兩個重點,第一是機構投資者的培養,第二是債券市場的發展。這兩個部分可能對于新興市場來講具有突出的重要意義。
近若干年,我們看到機構投資者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一個快速發展和成熟之間的關系問題,中間可能要處理好很多關系,既要實現一種超常規的發展,另一方面要知道拔苗助長也不行。要有一個機構成熟的過程,不是說誰給你一頂帽子,戴上了以后就是一個好的機構投資者了,而是要通過業績,通過為客戶創造的價值、風險控制,使顧客最后認為你是一個可信賴的、愿意委托給你的機構投資者。因此這里是一個成熟的委托代理關系逐漸形成的問題。
(本文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首屆“陸家嘴論壇”上的發言摘要, 由本報記者張 摘編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