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貴報4月28日《熱錢洶涌,升值之過?》一文感觸良多,文中分析問題邏輯清晰,觀點明確,是一篇好文章。
我是一個涉及外貿業務的中小企業管理者。以前做企業關注的東西比較簡單,無非是做好產品,逐步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留住客戶,誠信經營而已。前兩年涉足外貿業務,一開始倒也順利,去年以來,事情悄悄地發生了變化。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國內物價大幅上漲,經濟形勢錯綜復雜,中小企業舉步維艱。但我們的經濟政策卻是大幅提高準備金率和人民幣加速升值。尤其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在大型跨國外資銀行、投行、證卷公司和國內行業巨頭的一片叫好聲中,人民幣加速升值似乎成了不容置疑的、能解決所有問題的標準答案。中小企業在這方面是話語權上的弱勢群體,貴報能提供一個平臺進行交流難能可貴。
很多專家認為,人民幣升值雖然導致一些中小型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倒閉,但同時有利于產業升級換代,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舉出日本及臺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經歷告戒我們,這是不可避免的痛苦。
在我及我的眾多同行看來,這種說法多少有些一廂情愿。一個國家的貨幣不管其匯率機制是如何形成的,其幣值歸根結底是其商品價值的基本反映。我們的產品真的支持人民幣大幅升值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日本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經濟起飛至八十年代“廣場協議”貨幣大幅升值,伴隨這一過程的是一大批名揚全球的日本企業和其生產的優質產品,貨幣的價值通過商品的價值得以提升。我們有這樣的企業和產品嗎?大凡經常出國的人都有一個體會,逛商場尤其是好一點的商場,遍目所及皆是歐美日韓的品牌,雖然有些是“MADE IN CHINA”,但它們不屬于我們。到處尋找我們的自主品牌,要么沒有,要么灰頭土臉地呆在偏僻的角落里,國內鼎鼎大名的品牌境遇尚且如此,更何況一般企業。可以說,我們的產品不支持我們的貨幣快速升值,廣交會成交額大幅萎縮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企業現在要么疲于奔命,要么倒閉,如何升級換代和提高核心競爭力呢?科研基礎差、勞動力素質低、就業壓力大是我們的基本國情,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還是要正視現實。
還有人認為,人民幣升值尤其是大幅升值能有效治理通貨膨脹。在一些學者型官員、大學教授及外資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們眼中,通貨膨脹的罪魁禍首就是人民幣被嚴重低估,應加速大幅升值。年初我在某電視節目中看到,一國外著名投行的首席經濟學家信誓旦旦地保證,只要人民幣大幅加速升值,通貨膨脹治理在即。2008年一季度的數據給了她一個明確的答案,相信如果按她的建議人民幣一往無前地升下去,不要說CPI控制在4.8%,不跑到8.4%才怪。事實永遠勝于雄辯,我們不能吃錯藥。舉一個有意思的例子,假如你現在貸到了美元,一年期后還款,為對沖風險,你可以向各大銀行申請一年掉期業務,你想不到的是,凡是預測人民幣升值越高越強烈的外資銀行,給你的價格越高,遠遠高于我們的四大行。我曾問過外資銀行的經理,你們銀行的老板和首席經濟學家信誓旦旦地預測人民幣今年會升值15%,為什么真做起業務來,你們給的掉期價格連升值7%都不到?他的回答是,我們希望并鼓勵人民幣大幅升值,但最終能否升到我們的預測值,我們也沒有把握,為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我們只有選擇保守方案,實在抱歉!真不知道是我們太愚蠢還是他們太狡猾。
《貨幣戰爭》剛出版時翻看,我一笑了之。現在再看,半信半疑。如果人民幣照他們預測的速度升上去,恐怕這本書要成為經典著作了。
亞洲金融危機時,我們靠人民幣不貶值(實際上是升值)贏得了外界的真誠贊美,而這次人民幣的升值也會贏得他們的“贊美”,但這次“贊美”背后,也許是一臉壞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