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最近正對中外資銀行的中長期、短期外債進行新一年度的削減,并對進出口貿易的外匯管制條款進行更嚴格的細化,銀行業人士認為,這是為了收縮信貸規模適應宏調的需要,也是為防止在人民幣升值、股市不景氣等背景下,熱錢大幅跨境流動。
市場普遍認為,通過虛報進出口價格,進出口貿易成為熱錢 進出的最常用方式。外管局9日曾下發調整金融機構短期外債的通知中,對于進出口貿易的外匯管制條款更為嚴格和細化。
進出口企業外匯管制更嚴格
據了解,國家外管局對金融機構為進出口貿易提供金融服務設置了更為嚴格的外匯管制條款。比如,“金融機構為進口企業對外開具遠期信用證和辦理海外代付業務,應嚴格審核申請人貿易背景的真實性。90天(含)以下海外代付到期后,若發生由金融機構墊付的,必須購匯對外支付。”
還包括“除期限在90天(含)以下已承兌未付款遠期信用證和海外代付,以及在同一法人銀行50萬美元(含)以下非居民個人存款外,金融機構其它各種形式的對外負債均應納入短期外債指標控制范圍。”《通知》中特別指出,轉制后的外資法人銀行,可以申請承繼原短期外債管理行或境內所有分行的短期外債指標。此外,各地區在每季度結束15個工作日內都要向國家外管局回報轄區內所有金融機構短期外債指標的執行情況。
然而,為鼓勵境內進出口企業業務發展,國家外管局也表示,對于主要用于貿易項下對外開立90天(不含)以上遠期信用證業務的銀行,允許其提出增加指標的申請。
防止熱錢突然撤離
目前對于熱錢流入的具體規模的測算方法尚未達成共識、對于如何遏制熱錢流入中國也未形成系統操作手段。有銀行人士表示,外管局調減金融機構短期外債余額指標,對外匯業務量大的地區的銀行、機構、個人結售匯、以及結匯資金使用等進行非現場檢查等都是出于控制熱錢流入的目的。
上述銀行資深從業人士特別指出,國家控制中長期、短期外債可能出于對熱錢跨境流動的擔憂。“對外債、資本項目進行管制,國家的初衷就是為了防止熱錢大幅流入、流出,對經濟產生危害,尤其是擔心出現亞洲金融危機時,一些東南亞國家因外資大幅撤離而接連暴發金融危機的局面。現在人民幣不斷升值、內地股市不景氣,國家更是會擔心熱錢突然撤離、對經濟產生巨大危害。”該人士說。
有金融行業人士表示,進出口貿易中高報價進口、低報價出口是最為普遍的方式,一般在外向型經濟發達的地區較多,“企業本身對外進出口較多,賬面上操作起來也容易。此外,如果銀行幫助幫大額款項轉化為多筆賬面、化整為零,也不會出現因金額巨大而需要被監管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