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證券研究所的最新統計顯示,在限售股解禁數量基本持平的情況下,3月份共有64家上市公司發布了85次減持公告,累計減持3.22億股,減持數量環比增加了三成左右。
3月份上證綜指下挫達20.14%,創下了1994年7月以來的最大月跌幅。對此,市場普遍認為,隨著一批又一批限售股解禁后,籌碼供應的增多,“大小非”的套現行為,成為市場下跌的重要力量。而最新的數據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上述推測,3月份共有112.83億股的限售股解禁,這一數量與2月份基本持平。但從上市公司公告披露的數據看,2月份僅有46家上市公司發布了48次減持公告,減持股份2.42億股;而3月份則有64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合計85次減持,累計減持股份3.22億股,較上月增加了33%,減持力度明顯增強。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數據只是通過公告披露的減持情況,還有多少籌碼無需披露便已經套現,我們無從可知。對此,聯合證券研究所分析師戴爽指出,在3月份市場行情慘淡下跌的情形下,為了能夠順利減持,相信不少以“小非”為主的非流通股股東解禁后,都選擇了“沉默”減持,這很可能導致了僅根據上市公司公告統計到的數據,出現較大程度的偏差。但即使僅從公告數據來觀察,3月份“大小非”減持的力度,并沒有出現絲毫“手軟”的跡象。基于這樣的事實,聯合證券戴爽認為,目前很多人認為“大小非”減持意愿有所下降的結論是沒有說服力的。
從行業特征來看,化工行業在3月份被減持的公司最多,共有9家,其次是機械、有色金屬行業,分別有8家、6家上市公司遭到減持。從減持股份占解禁前流通A股的比例來分析,2家遭到減持的房地產公司受到的減持沖擊最大,其次是信息設備和新材料板塊。
對于后市,雖然從總量上看,4月份解禁總量僅為42.62億股,約為3月份解禁股總數的1/3左右,5月份則更少,僅有26.52億股解禁。不過聯合證券戴爽提醒投資者,由于此前解禁的非流通股減持比例依然很小,不排除在未來市場回暖上漲時這部分累積股份出現集中拋售的情況。因此,投資者仍需關注已經獲得流通權的股東在未來出現連續減持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