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央行行長如今都處于兩難境地:一方面,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在2008年將進一步顯現,全球主要經濟體尤其是美國經濟增長或明顯減速;另一方面,美元持續走軟,國際石油等大宗商品以及食品價格持續上漲帶來全球通脹風險加大。
中國經濟受“外冷內災”夾擊,“相機抉擇”對貨幣政策制定者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利率工具的使用空間勢必受到較大限制,而匯率政策的作用可能會超過利率,在抑制通脹和結構調整中發揮更大作用。
專家指出,2008年我國匯率政策的主基調仍應是加大彈性,以更好地應對宏觀形勢和外需的變化。而要進一步發揮匯率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則應跳出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的框框,更多地從有效匯率視角看待人民幣升值。
通脹壓力明顯加大
2007年以來,CPI持續上漲已成為影響我國宏觀經濟穩定運行的一個突出問題。申銀萬國研究所的測算數據顯示,2007年CPI上漲4.8%,其中新漲價因素達到3%,遠高于通脹水平較高的2004年時的1.7%。
與去年底普遍預計今年通脹走勢將呈現“前高后低”、下半年將有所緩解不同,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擔憂通脹壓力會貫穿今年全年。由于受到雨雪冰凍災害和春節等因素影響,一些專家預計1月CPI漲幅將突破7%,再創11年來新高。國家信息中心最新報告預計,今年受糧價、資源性產品和公共事業性產品價格上漲影響,成本推動型通脹壓力加大。專家指出,本輪物價上漲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由多種因素推動:美元貶值,石油、農產品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持續大幅上漲,中國的輸入型通脹特征越來越明顯;流動性過剩帶來資產價格快速上揚,所產生的財富效應增加了消費需求;勞動力出現供給拐點,勞動力價格面臨必須調整的壓力,從而帶來成本推動型通脹壓力。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認為,當前的通脹壓力主要源于勞動力市場的緊張,而勞動力供應在短期內難以大幅增長,再加上通脹預期會影響勞動力定價以及勞動力工資的黏性,因此目前的通脹可能不會像2004年那樣在短期內迅速消失,而會持續一段時間。
匯率“用武之地”更大
面對持續的通脹壓力,按說利率政策應該首當其沖發揮作用。但是,由于次貸危機的影響,美聯儲從去年9月以來已累計降息225基點,不少機構預計還將在3月繼續降息25基點。中美利差的反轉直接掣肘了中國央行加息的空間。前央行副行長吳曉靈認為,美聯儲采取的寬松貨幣政策會進一步導致流動性過剩,其降息會壓縮我國央行利用利率杠桿調節國內需求的空間,因此央行會較多地運用數量工具和匯率工具。
高盛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表示,中國不能一味地通過加息來抑制通貨膨脹,因為這不僅帶來對沖成本的急劇增加,而且會導致更多熱錢流入。
高善文稱,從外部需求看,受次貸危機影響,2008年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但2008年我國經濟在短期內可能遭遇的最大風險應是外部需求下降與信貸控制及宏觀調控同時發生,并且政策調整的反應比較滯后,可能使市場在短期內承受很大壓力。在此條件下,宏觀調控的任務應是適當降低經濟增速,逐步緩解勞動力市場的工資上漲壓力,并最終穩定通脹形勢。目前,加快匯率升值可能是最明智的措施,這既能緩解對外失衡,也有助于減小通脹壓力。通過加速匯率升值,淘汰邊際上缺乏競爭力的出口企業,從而釋放勞動力資源,克服通脹壓力。
重在有效匯率升值
去年底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呈加速升值態勢。2007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約7%。進入2008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更是不斷走高。與此同時,人民幣對全球其他重要貨幣的匯率也大幅攀升。
截至昨日,人民幣對歐元匯率與去年末相比已升值1.69%,對英鎊匯率今年以來則上升了3.51%,而2007年人民幣對這兩種貨幣的升值幅度分別為-4.06%和4.91%。市場人士預計,今年人民幣有望對各主要貨幣出現全面升值。從這一跡象不難判斷,在今年的匯率政策上,央行將不僅關注人民幣對美元的雙邊匯率升值幅度,也會更關注按照貿易權重加權平均計算的有效匯率升值幅度。
人民幣有效匯率是人民幣與多種貨幣匯率的貿易加權平均值,是反映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總體競爭力和實際購買力的綜合指標。專家指出,考察匯率對實體經濟如貿易的影響,有效匯率應該是更準確的指標。2005年匯改以來,匯率對貿易順差的影響并不大,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有效匯率變動不明顯。對外經貿大學教授丁志杰的測算表明,在過去2年半時間里,人民幣有效匯率升值不到5%。
丁志杰說,要發揮匯率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就應該讓有效匯率顯著升值,從而進一步發揮匯率在調節國際收支、引導結構調整以及抑制通脹中的作用。他認為,今年人民幣有效匯率應升值5%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