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GDP增速逐季回落,一季度增長8.1%,二季度增長7.6%,三季度增長7.4%。雖然政府的“穩增長”政策對經濟企穩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經濟仍在筑底。需要看到,目前的經濟減速不僅是短期需求收縮的結果,更是長期問題交織并集中爆發的結果。一是全球經濟再平衡帶來的外部壓力持續加大,主要體現為歐美等發達國家危機四伏、經濟疲軟,我國出口面臨的外需低迷。二是支撐我國經濟增長的要素條件發生變化,中長期潛在供給條件趨弱,主要體現為人口紅利、入世紅利消失導致潛在增長率放緩。三是長期積累的經濟結構性矛盾接近臨界點,嚴重威脅到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具體體現為收入分配結構、投資-消費結構及產業結構失衡導致嚴重的產能過剩。在經濟長期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金融調控需要適時適度“穩增長”,平滑經濟減速幅度,防范“硬著陸”。
伴隨經濟增長放緩,通脹壓力自2012年初以來也明顯減輕。但通脹隱患并未完全消除,對通脹反彈仍不可掉以輕心。我國通脹的影響因素主要有:總供求相對變化、農產品漲價、貨幣投放、通脹預期、輸入性因素。產出缺口是實際產出與潛在產出之差,可衡量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相對變化。根據我們的測算,1980-1990年產出缺口率與CPI年度變化率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78,1991-2011年兩者間的相關系數下降為0.34。這說明在1991年以來的最近三次通貨膨脹中,總供求因素的影響力在減弱,其他因素在發揮更大的作用。按照“豬周期”三年一輪回的規律,預計本輪豬肉價格下降將在2013 年結束,豬價重又開始回升。美歐日超常規寬松政策持續升級帶來全球流動性的過多投放,一旦出現導致國際原油、國際糧價供給不穩的事件,輸入型通脹可能卷土重來。目前貨幣存量過高,以豬肉為代表的農產品價格及輸入性因素可能反彈,而且人口紅利的衰減以及資源環境約束增強將使成本推動的漲價壓力持續相當長時間,因此,未來通脹隱患仍然存在。
2012年5月份以來,政府“穩增長”、“松銀根”的政策措施對房地產市場產生刺激,部分熱點城市成交量明顯回升,不少城市地價、房價上漲。貨幣政策只是向寬松方向“微調”就立即使已調整了近兩年的房地產泡沫死灰復燃,未來貨幣政策調整也需要考慮與房地產調控的協調。(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李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