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誰來當“裁判”?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  作者:丁亦鑫  |  時間:2021-03-08  |  責編:孔令瑤

人民網北京3月5日電 (丁亦鑫)2020年,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中國提出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這一承諾讓“碳達峰”“碳中和”成為了熱詞。那么,如何監(jiān)測各地區(qū)碳排放情況?怎樣才算實現碳中和?誰來當“裁判”?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衛(wèi)星氣象中心衛(wèi)星氣象研究所所長張興贏在接受人民網強國論壇記者專訪時表示,建立完善的碳排放科學監(jiān)測和評估體系,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撐。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衛(wèi)星氣象中心衛(wèi)星氣象研究所所長張興贏接受人民網強國論壇記者專訪。人民網 魏青成攝

當前我國碳排放監(jiān)測體系什么樣?

碳排放對氣候的影響已成為共識,碳中和“路線圖”正在各地鋪設開來。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在全國34個省(區(qū)、市)中,超過半數省份在“十四五”規(guī)劃建議中提出要制定實施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規(guī)劃,其中至少6個省份提出要率先、提前實現碳達峰。

盡管多省市確定了降碳路線,但如何獲取準確的碳排放數據仍在探索之中。

“想要知道空氣中有多少二氧化碳,就要設立地面觀測站。”張興贏介紹說,世界氣象組織協調建立了31個全球大氣本底站,其中中國設有一個(青海瓦里關),此外,全球還有400多個區(qū)域本底站,其中三個在中國(分別位于北京上甸子、浙江臨安和黑龍江龍鳳山),由此形成的“1+3”站網,按照世界氣象組織統一科學觀測規(guī)范納入全球觀測業(yè)務體系,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重要的科學數據支撐。

張興贏指出,基于傳統的碳排放計算方法,未來在推進降碳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過去是自下而上的計算方式,由每個省每年根據統計數據計算一次碳排放量,但未來推進降碳進程中,肯定需要考慮到某一個市、某一個縣,甚至具體到一個工廠,而且希望能夠動態(tài)及時監(jiān)測碳排放量,這在原來的核算方法中是無法實現的。”

同時,他還表示,當前我國尚未形成完善的碳排放監(jiān)測網絡體系,現有的體系很難支撐我們獲得時間連續(xù)、空間覆蓋合理的科學數據。因為傳統的計算方式是基于統計數據的計算,時間上不容易做到動態(tài)更新,空間上也無法做到區(qū)域的細分。而基于二氧化碳觀測數據的“自上而下”的計算方法,則可以實現實時動態(tài)監(jiān)測,獲取各個細分區(qū)域的碳排放情況。

建立天地一體化的碳排放監(jiān)測網絡

實現碳中和,無論是控制碳排放,還是推動碳排放盡早達到峰值,都離不開對數據的監(jiān)測和評估。張興贏指出,科學監(jiān)測和準確評估國內各省(區(qū))市縣和各行業(yè)的碳排放的結果,是推進碳中和的重要支撐。

具體由誰來評估、誰來做“裁判”? 張興贏建議,應統籌我國各部門現有的地面溫室氣體試驗觀測站,加大投入,根據碳排放需求來科學布設觀測站網,形成天地一體化、業(yè)務化和長期高精度的溫室氣體科學監(jiān)測網絡。

“不是說站點越多越好,需要根據地理、氣象、工業(yè)、經濟等因素做科學的布局。”張興贏認為,這樣既經濟節(jié)約,又滿足科技支撐需求,從而為“十四五”期間碳排放監(jiān)測評估提供科學的數據。

“有了這些數據,就有了抓手,就知道我們需要向哪方面努力。和做菜一樣,只有這些油鹽醬醋還是不夠的,還需要一個'烹飪'的系統。”張興贏解釋道,這個系統就是“碳同化模型”,是把觀測得到的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數據通過復雜的數學模型耦合到計算機的模擬計算中,就可以計算出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排放或者吸收了多少碳,這個科學計算的結果可以為碳中和提供有效的評估工作和科技支撐。

張興贏建議,加大投入開展自上而下的“碳同化”業(yè)務運行系統研究和建設,支撐全國碳排放計算結果的測量、報告、核查,開展碳中和有效性及潛力的評估工作,特別是評估碳中和各種計劃、行動和措施取得的效果,將為我國如期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撐。

#裁判,達峰,十四五,路線圖,排放量#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86-88828000 京ICP 040089號

網絡傳播視聽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341號 京網文[2011]0252-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