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樹立綠色發展新標桿,碳中和債首發有哪些看點?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姚 進  |  時間:2021-02-22  |  責編:張蔚藍

碳中和債首發有哪些看點

本報記者 姚 進

近日,南方電網、三峽集團、華能國際、國家電投集團、四川機場集團、雅礱江水電等6家企業注冊的首批碳中和債成功發行。根據評估認證報告,6只碳中和債對應支持的綠色項目預計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4164.69萬噸,可節約標準煤2256.79萬噸,可減排二氧化硫2.09萬噸。

為什么要推出碳中和債?與一般綠色債券相比,碳中和債有何不同?對相關市場主體將會產生什么影響?經濟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業內專家和學者。

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

作為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的子品種,碳中和債主要指募集資金專項用于具有碳減排效益的綠色項目的債務融資工具。此次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創新推出首批碳中和債,是率先在全球范圍冠以“碳中和”貼標綠債。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彰顯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在碳中和愿景下,創新支持應對氣候變化的金融產品,是未來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的重要發展方向。”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認為,交易商協會推出首批碳中和債對于我國碳中和金融產品創新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馬駿表示,碳中和債的推出,體現了交易商協會、發行企業和主承銷商等機構全面踐行碳中和號召、從自身做起推動低碳零碳發展的決心。從首批項目和初步機制設計看,碳中和債作為綠色債券的重要組成部分,資金用途更加聚焦,項目遴選更加精準,信息披露更加透明,有助于促進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低碳領域。

“碳中和債的推出,有助于投資者識別出對碳中和目標貢獻最大的領域,滿足投資需求。”興業經濟研究咨詢股份有限公司相關報告認為,要實現碳中和目標,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等都面臨深度轉型,這意味著巨大的資金需求,而綠色債券具有期限長、一定價格優勢等特點,未來市場需求將日益提高。

交易商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碳中和債的推出將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以資金配置引導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生活方式等向綠色低碳轉型。碳中和債也有助于促進國際國內綠色金融標準融合,吸引境外社會責任投資人,實現以綠色債券市場發展促進金融市場對外開放。

高標準發行提升投資吸引力

公開披露的發行文件顯示,碳中和債首批項目均為2年及以上中長期債券,發行金額64億元,項目均為低碳減排領域。與一般綠色債券相比,碳中和債有何不同?交易商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碳中和債主要有以下3個特征。

第一,募集資金專項用于低碳減排領域,并對碳中和債給予專項標識。碳中和債募投項目需符合《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且聚焦于碳減排領域,主要包括:光伏、風電及水電等清潔能源類項目,電氣化的軌道交通等清潔交通類項目,綠色建筑等低碳改造類項目。

第二,按照“可計算、可核查、可檢驗”的原則,碳中和債發行企業需聘請獨立的第三方專業機構出具相關評估認證報告。除綠色項目常規內容外,報告還需披露項目的碳排放、碳足跡等環境效益數值,并著重對二氧化碳減排等環境效益進行定量測算。

第三,為加強存續期信息披露管理,相關發行企業需要每半年披露募集資金使用情況、綠色低碳項目進展以及定量的碳減排等環境效益數值,強化存續期信息披露管理,提高資金使用透明度。

“就是要讓投資者清楚了解,企業通過碳中和債募集的資金確實用在碳減排相關綠色項目,并讓投資者及時了解這些資金所取得的預期效果。”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認為,碳中和債發行管理的高標準、信息披露的高透明度以及相關政策支持,有助于提升債券投資吸引力,降低綠色項目融資成本。

以此次中行參與的3只債券為例,中國銀行投資銀行與資產管理部總經理胡昆表示,在當前市場資金面“緊平衡”環境下,票面利率均好于發行人預期。債券受到保險、銀行、理財、基金、證券公司等投資人追捧,引進境外投資機構參與投標并成功配售,充分展現“碳中和”概念對投資機構的吸引力。

樹立綠色發展新標桿

首批碳中和債發行對相關市場主體將會產生什么影響?周茂華認為,對金融機構而言,國內綠色債券市場將豐富投資者組合,且隨著國內綠色債券市場深度與廣度不斷增強,將吸引全球投資者廣泛參與。

“對企業而言,碳中和債創新發展推動綠色債券市場發展,拓寬企業綠色項目融資渠道,并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對企業形成正向激勵,推動綠色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周茂華表示,對政府而言,相關政策支持資金起到了“四兩撥千斤”效果,可以引導更多社會閑置資金參與綠色項目。

首都師范大學信用立法與信用評估研究中心研究員薛方認為,全國首批6只碳中和債的發行,將對投融資機構、授信受信雙方、綠色金融產品配置等產生引導性和示范性效應。

馬駿表示,應該進一步明確碳中和項目邊界,完善綠色金融標準,加強國際合作,推動中歐可持續金融標準的一致化。同時,要強化信息披露要求,尤其是與投資項目碳排放相關的信息和金融機構的碳足跡。在首批碳中和債的基礎上,加快其他領域與降低碳足跡相關的金融產品創新,支持實體經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本報記者 姚 進

#碳中和,綠色,項目,債券,金融#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86-88828000 京ICP 040089號

網絡傳播視聽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341號 京網文[2011]0252-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