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建設森林小鎮為載體,通過積累生態資本、促進生態資本增值、實行生態補償激勵,構建生態資本運營機制,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
2018年4月,習近平同志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要求,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長江上游地區既是國家重要生態功能區,又是生態脆弱區。近年來,地處長江上游地區的四川省以建設森林小鎮為載體,努力構建生態資本運營機制,在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積累生態資本是基礎。森林資源是森林小鎮的生態資本。在保持森林資源存量的同時努力擴大增量,是發展森林生態產品服務和生態產業的前提和基礎。一是降低森林資源消費,保持森林資源存量。為了調整森林資源經營方向、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長江上游森林小鎮建設注重利用森林資源的特色和優勢,推進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從傳統的以林木生產為主轉向以森林生態服務為主,積極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保育的城鎮生產生活體系。二是提高森林資源積累水平,擴大森林資源增量。堅持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并舉,科學開展森林培育。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長江流域系統性著眼,實施好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工程,確保森林資源持續穩定增長。
實現生態資本增值是關鍵。森林小鎮生態資本價值包括自然生態價值和生態環境價值。自然生態價值是指森林小鎮可以發揮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凈化大氣等生態調節功能,直接滿足人類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生態環境價值是指依托優美生態環境提供商業性產品和服務所獲得的附加值。這對森林資源本身消耗很小,但可以使森林資源利用的長期收益達到最大化,實現生態資本增值。長江上游森林小鎮重點發展休閑產業,增添農業、健康、養老、文化、旅游發展內涵,通過發展森林產品深加工、森林觀光游覽、森林運動養生等產業項目,推動綠色生產、綠色消費,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完善生態補償制度是保障。生態補償是指用經濟手段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實現保護者與受益者之間的利益平衡。目前,國家實施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主要是將財政轉移支付用于公益林和退耕還林補償,在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難以充分滿足經濟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多方面需求。森林小鎮在建設過程中,從當地實際出發,積極探索開放的生態補償制度。一是促進政府補償、市場補償和社會補償有機結合,平衡生態建設者的投入和收益,調動相關主體參與生態建設的積極性。二是實行多元化補償。不同森林小鎮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文化環境不盡相同,需要針對不同發展訴求,從單一的資金補償方式拓展為多元化補償。對于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森林小鎮,通過生態扶貧等手段進行經濟方面的補償,并提供啟動資金,為其發展運營提供“第一推動力”;或將補償資金用于打造自我發展機制。對于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森林小鎮,通過完善政策環境提升市場補償和社會補償的效用。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四川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