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濕地是“地球之腎”,是“生命搖籃”,是人類賴以生存、繁衍的重要生態基礎。濕地不僅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物質產品,而且具有調節氣候、降解污染、調蓄洪水、防止自然災害、維持生物多樣性等多種生態功能,是自然界生物多樣性、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之一。濕地的獨特價值和重要功能已得到國際社會的公認,濕地保護已引起全球廣泛關注,正成為各國政府生態公益事業重要工作領域。
江蘇是全國濕地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近年來,面對濕地資源遭圍墾、污染、過度利用等嚴峻形勢,江蘇將濕地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大重點,加強濕地保護目標責任考核,有力推動濕地保護事業發展,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以自然濕地保護率考核為抓手,構建自然濕地保護體系。江蘇省委、省政府于2011年提出“加大濕地建設和保護力度”,自然濕地保護率開始列入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工程指標體系,作為省委省政府考核各級地方黨委、政府的重要社會發展指標。省林業局制定《江蘇省自然濕地保護率監測統計辦法》,每年初明確各地自然濕地保護目標任務,年底組織實地核查驗收,并將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報省委省政府,然后向全省通報。各地積極行動,通過建設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小區、水源保護區等各種有效保護形式,對重要或典型濕地、重要水禽棲息地、重要水源區等自然濕地資源,實施搶救性保護。
以濕地生態恢復考核為重點,促進退化濕地修復治理。江蘇濕地受人為干擾歷史長、強度高,濕地退化嚴重。近年來全省通過實施重點工程項目,逐步開展重要退化濕地生態修復,恢復擴大濕地面積和提高濕地生態質量。從2011年開始,每年將濕地恢復面積列入省委省政府主要任務百項重點工作,明確各地濕地恢復目標任務,年底由省林業局將各市完成情況報告省政府并通報各地。針對部分重點湖泊存在的非法圈圩、挖沙等違法行為,省級相關部門聯合開展湖泊治理專項行動,清除非法圈圩,開展退漁還湖,湖泊生態功能得到顯著改善。
以生態紅線保護考核補助為契機,提高地方濕地保護積極性。2013年,《江蘇省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印發實施,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要水源涵養區等重要濕地被列入生態紅線區域予以嚴格保護。為嚴格生態紅線區域保護管理,省政府制定《江蘇省生態紅線區域保護監督管理考核辦法》,明確地方政府為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責任主體,強化地方政府紅線區域保護責任意識,同時建立生態補償轉移支付制度,制定《江蘇省生態補償轉移支付暫行辦法》。每年省政府組織由各相關部門代表組成的考核檢查組對各地生態紅線區域保護情況開展綜合考察評估,根據各地生態紅線區域保護管理成效給予獎勵。生態紅線保護考核評估,強化了地方保護的主體責任,生態補償進一步提升了地方保護積極性,使納入紅線的濕地保護穩定有效可持續。
以濕地保有量考核為手段,保證濕地面積總量不減少。為了加強濕地資源全面保護,遏制濕地面積減少的不良趨勢,2015年江蘇省委省政府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到2020年全省“濕地面積不低于282萬公頃”,并印發《江蘇省濕地保護規劃(2015—2030)》進一步落實目標任務。根據全省濕地資源調查成果,省林業局從2016年開始將濕地保有量目標任務分解到各地,列入對各地的年度工作目標任務考核中。在《江蘇省濕地保護條例》立法草案中,江蘇明確提出對濕地實施全面保護,并要求實施濕地生態紅線制度,將重要濕地全部列入濕地生態紅線,嚴禁一切形式的占用、征用和改變濕地用途,這將為維持全省濕地保有量提供有力保障。
《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18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