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住綠水青山 換來“金山銀山”
有了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并不意味著萬事大吉。
再銳利的“刀”,也會“砍”鈍。對于這一點,貴州看得很清楚。
如何平衡生態與發展兩者之間的關系,貴州省委主要領導給出答案:“貴州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走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GDP一時增長的邪路,也不走捧著綠水青山金飯碗過窮日子的窮路,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百姓富、生態美的新路。”
不止于發聲。貴州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生態文明理念。
山巒疊嶂的背景將田園農家襯托成美麗的圖畫,依山而建粉墻黛瓦的黔北民居整齊漂亮,清澈的小河流過格桑花盛開的村落……走進遵義縣楓香鎮花茂村,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淡淡的美麗鄉愁。
然而,誰也不曾想到,曾經是一個“出行難、看病就醫難、農田灌溉難、村民增收難”的老大難貧困村,如今卻是處處皆景,映入眼簾的是“看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最美田園。
為了讓花茂村盡快脫貧,時任遵義縣委書記曾瑜在花茂蹲點,與村民“結老親”。通過和村民交談,曾瑜想到了鄉村旅游,并引導村民利用自家房屋開展農家樂。現在,村里開了10家農家樂,好的年收入有30多萬元,差的也有10來萬元。
村民曹有禮在村里打造一家集餐飲住宿一體化的酒樓,并在村子租用村民土地,種上了蔬菜水果,讓游客自住選擇食材,采摘之后交給他加工,吃到真正的放心的綠色產品,一天的收入達四五千元。這讓曹有禮看到了奔頭。
如今,花茂村鄉村生態旅游搞得熱火朝天,實現了田園風光、紅色文化、陶藝文化與產業發展有機融合,讓這個貧困村摘掉了窮帽子,向著“四在農家·美麗鄉村”蝶變。
貴州順勢而為,立足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因地制宜發展五大新興產業,做強大數據、大旅游、大生態“三塊長板”,更加主動地愛護“綠”、懂得“綠”、用好“綠”,向綠色要紅利,讓綠水青山變成源源不斷的金山銀山,初步探索了中國西部欠發達省份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雙贏的可持續發展新路。
“這條新路不僅對于貴州,對于所有發展中國家都很有借鑒意義。”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秘書長章新勝說,綠色發展是要求也是機遇,長久以來,貴州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絕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而是用生態環境營造發展優勢,讓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貴州省100個小城鎮建設之一的貞豐縣者相鎮。
遵義縣花茂村精準“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
開磷循環經濟:花卉種植基地的“神馬菊花”出口日本。徐洪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