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個9*9米的魔方盒子,拼裝成一幢總面積達到3萬平方米的建筑物,就像人體細胞可以再生一樣,每一個魔方盒子也可以單獨“抽出”,進行一次從里到外的“細胞再生”,讓整座建筑物的科技含量幾十年不落伍,始終成為一個在發電等方面保持自給自足的低碳環保建筑——記者從4月13日上午開幕的上海-倫敦低碳國際城市論壇上獲悉,這樣一座融合積木造房質樸思維以及高科技“智慧心”的國內首個“生命魔方”將于今年下半年開工建設,明年亮相浦東臨港地區的滴水湖畔。伴隨著這一標志性項目的率先啟動以及臨港低碳示范區完成第一階段規劃,上海打造臨港碳谷的重大舉措也正式開始。在5-10年內,臨港有望成為全球低碳示范地標。
作為一個今天上午PM2.5實時指數只有37并且常年保持優良水平的海邊新城,臨港一直以科技、未來、清潔等關鍵詞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未來,這里的低碳生活將更加美好。
臨港低碳示范區占地750畝,規劃建筑83萬平方米,耗資150億元。建設方上海臨港城投公司董事長俞建龍這樣描述未來臨港人的一天:早上起床,你可以在整個750畝地面上不見一輛機動車的“大花園”里散步、騎行;去由20個國家低碳展示館組成的“小世博”博覽區,用一杯正宗的原產地藍山咖啡喚醒一天的工作熱情;然后,乘坐有軌電車去示范區里的“國際低碳學院”“中國清潔之路創新中心”等孵化器和產學研一體化機構里,研發世界前沿的低碳技術;下班了,鉆進地下,在“海綿城市”龐大開闊的地下兩層空間里,開上自己的低碳汽車去商場買菜,回家路上,對智能手機說一句指令,冰箱里的冷凍牛排開始解凍,窗簾輕輕開啟,打開房門,透過窗戶,你正好看見最漂亮的一抹夕陽……
低碳城市是全球許多都市正在轉型升級的方向,臨港碳谷的打造也是上海與倫敦這兩座大都市傾力合作的成果。倫敦市副市長Matthew Penchaz此次來滬參加論壇也帶來了龐大的科技“后援團”,雙方不僅合資成立“臨港碳谷”運營公司——上海臨港碳之谷環保發展有限公司,未來還將繼續在構建低碳生態體系等方面開展合作,建設一個“自然派”的海邊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