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北京12月31日電(記者蔣琪)30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由于大氣污染擴散條件較差,入秋以來,華北地區霧霾嚴重,氣象專家稱這與今年影響我國的冷空氣總體偏弱,風力減小、大氣環境容量低等氣象條件有關。
入秋以來我國出現6次大范圍霧霾天氣過程,尤其以華北地區最為嚴重。其中11月中旬以來,華北、黃淮等地連續出現4次中至重度霾,北京部分站點個別時段PM2.5濃度超過700微克/立方米,河北中部局地超過1000微克/立方米,北京連續啟動重污染紅色預警。
12月份中東部地區出現大范圍霧霾天氣過程。其中,12月6日-10日,華北、黃淮及遼寧等地出現大范圍霧霾天氣,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西部、山西中南部、陜西關中出現中度霾,部分地區出現重度霾(局地PM2.5濃度超過500微克/立方米,北京啟動首個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12月19日-25日,華北中南部、黃淮大部、江淮東部及陜西關中等地出現中到重度霾,其中21日-23日霾影響范圍大、程度重,北京大部、天津、河北中南部、山東西部、河南北部等地出現重度霾,重度霾面積達到35.2萬平方公里,為今年以來范圍最大,造成大面積嚴重污染,北京南部、河北中南部部分地區PM2.5峰值濃度超過500微克/立方米,河北南部局地超過1000微克/立方米,北京再次啟動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期間,華北、黃淮、江淮和江南等地夜間至上午時段出現大霧,局地能見度不足200米。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正研級高工周兵介紹,今年霾天氣過程與去年同期相比明顯偏多、平均持續時間長(達5天)、造成的大氣污染程度重。大氣環境容量低造成大氣污染難以擴散并不斷累積,較近10年同期偏低60%以上的地區分布在京津冀大部、山東北部及山東半島、山西南部部分地區。
據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稱,今年入秋以來,我國華北黃淮等地霧霾天氣多發與影響我國的冷空氣總體偏弱,風力減小等氣象因素有關,而與公眾質疑的三北防護林沒有直接關系。
1月5日之前 華北黃淮等地仍多霧霾天氣
中央氣象臺預計,1月5日前,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勢力較弱,華北中南部、黃淮、陜西關中平原、四川盆地等地仍將多霧霾天氣。其中,31日夜間至1月3日,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東中西部、河南中北部等地有中度霾,局地重度霾,并伴有重度污染,局地嚴重污染;2日、3日的凌晨至上午華北中南部、黃淮、江淮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霧,局地有能見度不足200米的強濃霧。
1月3日,由于弱冷空氣影響,北京、天津、河北南部霾天氣有所緩解,但不能完全消散;1月4-5日,這些地區的霧霾天氣還會再度發展,預計6日,隨著一股較強冷空氣的到來,上述地區的霧霾天氣才可能徹底消散。
氣象專家提醒,1月,仍然是霧、霾天氣發生較頻繁的時期,高速公路、航運部門要特別注意天氣變化,確保交通安全;同時公眾需注意防范霧-霾對出行安全以及人體健康的不利影響,關注天氣預報,提前做好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