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聯合國紐約總部舉行了關于世界氣候大會準備情況非正式高級別會議。《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一次締約方會議將于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法國巴黎舉行。會議核心是抑制或控制碳排放,旨在完成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提出的目標——達成一項抑制全球氣候變暖的協定,確保地球升溫不超過工業革命前2攝氏度。
各國“摩拳擦掌”倒計時
為避免重蹈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失敗的覆轍,主辦國法國希望今年的巴黎氣候大會能夠實現突破,為此法國向195國領導人發出了邀請。截至10月底,已有155個國家正式提交了有關開展溫室氣體減排等氣候行動的“國家自主貢獻預案”,相關提交方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到全球排放總量的近90%。
美國白宮10月19日匯集商界、科學界領袖主辦氣候峰會,會上81個“頂級企業”簽署了關于氣候保證的文件,設定減少50%碳排放的目標,以此實現美國在氣候行動方面持續的承諾。10月29日,歐盟宣布在未來5年內向全球欠發達國家提供總額3.5億歐元的援助資金,用于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減排分歧能否克服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距離大會開始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盡管各國的努力值得肯定,達成協議的政治意愿充足,但形勢依然嚴峻。“談判過程依舊艱難”,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鄒驥表示,“盡管這次是自下而上管理模式的嘗試,但依然有自上而下的因素,影響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變化。”他指出,關于分歧的解決能否克服有三個值得關注的難點。
一是協議不能僅停留在紙面上,需要在實質上減緩、適應資金技術。發達國家態度消極,發展中國家的訴求還沒有得到滿足。
二是資金問題。發達國家承諾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但到目前為止資金還遠遠不夠,如何籌集資金是一個挑戰。
三是未來“國家自主貢獻”全球的盤點、審核、目標定期更新等問題也是焦點問題。“如何協同、跟進和評估各個國家不同的消耗量,這中間評估需要誰來做,多長時間做,權威性怎么樣,也都是棘手的問題。”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潘家華研究員進一步指出。
全球難以承受之重
談判一路走來并不順暢,各國協商進程緩慢,短時間內達成一個協議還存在很大的困難。但氣候變化問題早已迫在眉睫,如不能盡早解決,后果將難以想象。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曾說,氣候變化正在威脅來之不易的繁榮和數十億人應該擁有的機會,氣候變化所帶來的人文、環境和財政代價正日益變得無法承受,成為人類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挑戰。
衛星測量顯示,由于全球變暖,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的冰在大量消融,速度不斷加快。相關冰川學家推測,按照目前的趨勢,到2100年海平面可能至少要上升1米,這對一些小島國家、人口稠密的低洼地區意味著災難。同樣,氣候變暖造成的洪水和干旱災害,都會給我們造成更多潛在的毀滅性沖擊:饑荒引起的食品價格飛漲,大規模移民。
顯然,面對這一切,我們還無力應對。而本次會議中各國對于碳排量的控制等問題都將直接影響著全球氣候的變化。巴黎氣候峰會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