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北京6月3日電(記者顧仲陽)國務院新聞辦3日舉行吹風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循環經濟研究室主任楊春平,國土資源部土地勘測規劃院院長助理張曉玲,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煥良,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王學軍介紹生態文明建設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楊春平介紹,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這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意見》有四個創新點和閃光點。
首先,在指導思想中明確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戰略位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這是第一次明確把綠色化納入我國現代化推進戰略中,將其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取向,大幅提高國民經濟的綠色化程度。其次,明確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基本途徑。這就意味著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僅是末端的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而是把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源頭轉變與末端治理相結合,突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攻方向。《意見》明確建設生態文明的四項主要任務:一、強化主體功能定位,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二、推動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三、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循環高效使用,推動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四、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切實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此外,《意見》系統提出十個方面的制度建設重點,著力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法治化、制度化軌道。
王煥良介紹,經過生態保護和修復,我國的生態狀況有較大的改善,但總體上還是不容樂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森林生態系統比較脆弱。我國的森林覆蓋率達21.63%,但與世界平均31%的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同時森林質量比較差,我國每公頃森林蓄積量只有89立方米,歐洲一些發達國家能達300—320立方米乃至于更高。
土地沙化、石漠化嚴重。我國現有沙化土地面積173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8%。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現在水土流失總面積295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0.7%。濕地破壞到目前為止還難以抑制,據長期研究和統計,近50年來我國的濕地損失率達到了21.6%。
王煥良表示,生態恢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既要還歷史舊賬,同時發展過程中不能再欠新賬。
《 人民日報 》( 2015年06月04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