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好生態吃出好滋味(美麗中國·調查·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①)
江西新建縣象山森林公園有“鷺鳥王國”的美譽,每年3月初至7月底有三四十萬羽鷺鳥飛抵棲息和繁衍后代,形成了鄱陽湖畔獨特的森林候鳥景觀。
新華社記者 萬 象攝
江西崇義縣陽嶺國家森林公園中的蘭溪溝谷雨林,有國家級保護動植物1200余種,較為完好地保留了亞熱帶原始森林風貌。
新華社記者 宋振平攝
編者按: 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是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使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能支撐、環境能容納、生態受保護的基礎上,使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注重頂層設計與地方實踐的結合,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
其實早在2013年,有關部門就在全國范圍內選取有代表性的地區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在第一批名單中福建、江西、云南、貴州、青海等五省全省域納入了示范區建設。如今,這些先行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進展如何?從今日起,本版將陸續刊登相關報道。敬請關注。
工業園區怎么不見一根煙囪?
“當年可是濃煙彌漫,125根煙囪下,容納著全縣1/5人口的就業。”初夏時節,在國家電瓷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江西省蘆溪縣縣委宣傳部部長龍軍告訴記者,為了治理污染、保護環境,蘆溪拆除了落后產能的電瓷倒焰窯197座、煙囪125根,關停小瓷泥、小電瓷企業56家,全縣電瓷企業全部實現煤改氣,電瓷行業實現由用煤向用天然氣、焦爐煤氣、液化氣的轉變。
此外,蘆溪縣通過科技創新、延伸產業鏈,積極引導電瓷產業靠大聯強,加快電瓷傳統產業升級步伐,促進已有百年歷史的電瓷產業朝“規模型、環保型、科技型、效能型、國際型”方向發展。2014年,蘆溪縣電瓷產業總產值達71億元。今年一季度,電瓷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5.6%。
老樹如今發新芽。蘆溪電瓷產業轉型升級是江西在實現經濟新跨越的同時,讓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正努力爭當全國生態文明示范省的一個典型。
綠水青山守住了,金山銀山也自然來臨
初夏時節,藍天碧水沙灘濕地,小橋流水鳥語花香。記者與南昌高新區管委會書記邱向軍漫步在瑤湖森林公園,聽他講述“沉靜型”發展之路的酸甜苦辣。
艾溪湖是高新區一個美麗的天然湖泊,其東岸的3000多畝建設用地更是“風水寶地”。2007年,當園區框架的迅速擴大讓高新區財政捉襟見肘時,眾多投資者紛紛向這塊“風水寶地”伸出了橄欖枝。依照當時的地價,若進行建設開發,高新區至少可獲得50億元的土地收益或數百億的工業產值。
江西地處中部,欠發達,經濟基礎較為薄弱,地方財力有限,即便是在2013年,全省GDP總量為14338.5億元,在全國僅排名第二十位,人均GDP僅為31835.53元,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76.15%,全國排名第二十五位。
一邊是財富和政績,一邊是生態環境保護,該如何抉擇?
權衡眼前利益和長遠規劃后,高新區放棄所有在談、待建項目,建起了艾溪湖森林濕地公園。
各種議論紛至沓來,“落后地區,首要追求的是經濟發展”“開發區不要項目,建公園,懂不懂經濟呀?”眼前利益人人可見,各種壓力折磨人心、考驗意志和定力。
守得云開見月明。如今,艾溪湖森林濕地公園成為了南昌的“綠肺”、候鳥棲息的天堂、市民休閑的樂園。據不完全統計,濕地中心有鳥類100多種,150多種水生植物,是南昌市水生植物品種最豐富的區域。
綠水青山守住了,金山銀山也悄然來臨。
這片綠色得到了廣大客商的青睞,紛紛將一些重要的研發項目、總部項目和功能性配套項目落戶在艾溪湖周邊。
世界500強企業德國貝塔斯曼歐唯特中國區總裁徐凱波贊嘆道:“我到過中國不少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南昌高新區的生態建設獨一無二。”而中節能集團公司副總余紅輝更是感嘆說:“高新區全力保護環境,大力發展低碳環保產業,能用如此眼光打造園區讓人贊賞,可見當地政府的深謀遠慮。”
邱向軍說,在長達20余年的發展歷程中,南昌高新區正探索一條獨具特色的“沉靜型”發展之路,努力為江西省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提供工業文明、城市文明和生態文明融合的經驗。
順應時勢,南昌高新區提出建設“科技、產業、生態、城市”四位一體融合發展的瑤湖生態科技新城的構想。這里重點打造航空、生物醫藥、光電、新材料等產業集群,成為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地,努力把南昌高新區建設成為產業低碳化、能源低碳化、管理低碳化、基礎設施低碳化“四位一體”的國家低碳示范工業園區。
守著青山綠水過窮日子不是目的,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水到渠成
資溪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7.3%,滿眼蒼翠,那里的空氣都是甜的。
然而,守著青山綠水過窮日子,不是目的。保護生態,歸根結底還是發展經濟,只不過是發展綠色經濟。
近日,資溪縣圍繞生態立縣出臺了領導干部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審計辦法,它與前不久針對野生動植物保護而出臺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責任追究辦法及10年間出臺的16個相關文件,構成了一個不斷完善的“生態審計”體系。
2013年,資溪以生態旅游、有機農業為主的生態經濟實現產值24.6億元,綠色GDP占全縣生產總值比重達91%,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38萬元。全縣建成或在建的白茶、草莓、蔬菜等千畝生態農業園20多個。
2003年6月,資溪在全國率先實行領導干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審計制,從林業資源保護、森林覆蓋率等方面,考核干部政績。
江西省省長鹿心社表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江西最寶貴的資源、最具競爭力的優勢。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是江西進一步加快發展升級、推進綠色崛起的重大戰略舉措,有利于提升江西省在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的地位。
資溪縣靠生態吃飯有滋有味,樂安縣則代表綠色江西首次“賣空氣”。2014年8月18日,樂安縣實驗林場開發出中國首個國際標準自愿減排林業碳匯項目,在廣州碳排放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可從森林保護中獲得不小的收益。
江西省發改委主任吳曉軍介紹,2015年,南昌啟動對造紙、印染等五大行業現有排污企業排污權的初次核定,通過核發排污許可證,為下一步全省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做準備。從2016年起,江西將試點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到2017年,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將基本建立。
當然,在不少地方,也面臨著困惑,一些地方負責人坦言,既要承接國外及沿海地區的部分產業轉移,又嚴格按照環評、能評、安評等各方面的標準嚴格準入,如何結合當地實際,實現既發展經濟又不破壞環境的雙贏效果,既要地方大膽摸索也有待上面政策的配套支持。
綠色崛起不是空洞口號,率先建立綠色市縣考核體系
轉型發展、綠色崛起,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必須以制度建設加以落實。
江西省會南昌,就是較早探索實行分類差異化考核的地方之一。
早在2008年,南昌市就出臺了關于支持灣里區生態保護、科學發展的意見,提出對灣里實行差異化考核,在弱化經濟指標的基礎上,突出生態保護。“市里對我們取消了工業增加值的考核,新增了森林覆蓋率、水源水質、生態旅游的考核,生態成績所占比例接近1/3。”灣里區委書記王建平說。
江西省2013年出臺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辦法,對所有縣市實行差別化分類考核評價,改變了以往單一考核經濟指標的做法,而是全面考核評價“黨建、經濟發展及成效、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精神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內容。同時,在全國率先建立綠色市縣考核體系,將污染物排放、空氣質量等納入考評范疇,并對節能減排不合格的市縣實行“一票否決”。
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不僅僅是一塊金字招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南昌市水域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28%,是名副其實的水都。然而,水污染曾經讓南昌市民苦不堪言。2011年,南昌市作出建設“鄱湖明珠·中國水都”的戰略部署以來,通過關停江河沿線重污染企業等有力舉措,減少生產、生活污水對江河湖泊的直接排放,對全市水環境進行綜合治理。2014年,全市主要河流水質達標率為93%,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2014年,江西東江源生態保護補償規劃出臺,這是該省首部生態保護補償規劃,困擾多年的東江源保護難題有望破解,更多群眾將享受到生態保護帶來的紅利。
目前江西既面臨加快發展、做大總量、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務,又肩負著保護好青山綠水、鞏固好生態優勢、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在這片有著光榮歷史的紅土地上,圍繞著如何破解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難題,新理念、新政策、新舉措不斷涌現,江西正按照自己的節奏,貢獻出擔當與智慧。
《 人民日報 》( 2015年05月27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