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閱讀
“垃圾圍城”和“垃圾圍村”的現實壓力,讓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處理的推廣變得越來越迫切。在城市推行多年仍有諸多困難的垃圾分類,能否在鄉村率先實現?從去年5月起,浙江省金華市在鄉鎮試點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資源化處理。一年來,垃圾分類已在該市99個鄉鎮、1819個行政村推開,農村垃圾同比減少約七成。
“扔垃圾之前會想一想,會爛的、可以堆肥的,像剩飯剩菜、菜葉果皮這些倒進綠色格子,不會爛的、不能堆肥的倒進灰色格子。給垃圾分分類已經養成習慣了,分起來一點不難,就看會爛不會爛。”金華市金東區澧浦鎮瑣園村76歲的村民嚴宗行指著家門口擺著的綠色垃圾桶說,桶里分成兩個格子,扔垃圾時要分開。
這里白墻黛瓦的傳統民居、整潔的鄉村小徑讓人感覺清爽,印象深刻。
垃圾每年以15%速度增長,現有垃圾填埋場6年就用完
據介紹,目前金華市區每天產生900多噸垃圾,其中540噸來自農村,每年還以15%的速度增長,現有的垃圾填埋場估計只能再用不到6年。去年,光是河道流域清理,就清出了50多萬噸垃圾。
金華市委副書記陶誠華說,要選址新建垃圾填埋場困難重重,如大幅度增加垃圾焚燒量,對于金華這樣一個地處盆地不利于大氣流通擴散的城市,也不現實。以往農村垃圾“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模式,雖然解決了農村垃圾的出路問題,但“垃圾大軍”進城后,仍面臨處理成本高的問題。
為此,金華市下決心以農村為突破口,選了竹馬鄉、洋埠鎮、澧浦鎮三個鄉鎮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資源化處理試點。“之所以選擇農村試點,是因為農村有垃圾堆肥的傳統,既可以讓垃圾就地堆肥、就近還田,還可以節省大量運輸、處理費用,綜合效益比城市更明顯。”陶誠華說。
“和農民講垃圾分類,要用農民的話。”陶誠華說。不少人覺得垃圾分類好是好,可怎么分類是門技術活,擔心在農村推廣不了。如果光是講可回收、不可回收,農民不一定馬上能搞懂。金華市按照“會爛”“不會爛”這“兩分法”,易于記憶、便于操作,農民很容易接受。
經過農戶一次分揀的垃圾,村里的保潔員還要二次分揀、分類處理。占農村生活垃圾總量七成、“會爛”的有機垃圾就地堆肥,用于還田增肥或制作環保酵素;可回收垃圾由廢品收購站有償回收;有害垃圾每村設統一回收點;其他垃圾則集中外運,統一填埋或焚燒。
嶺下鎮柿樹塘村的保潔員陳桂仙,每天都拿著鐵夾挨家挨戶跑一遍,確保垃圾正確分揀。她還常常給村民示范操作,順便講講垃圾分類常識。“垃圾清運分揀得怎么樣,村里還設了笑臉墻、榮辱榜,做得好的用笑臉、紅旗標出來,不好的要上‘促進榜’。”陳桂仙說,村前村后大家互相都熟悉,誰家上了“促進榜”都臉紅,下次就會努力改進。
婺城區竹馬鄉向家源村是垃圾分類的先進村,村里垃圾分類減量可達90%。村黨支部書記姜寶釵覺得,垃圾分類的做法要服農村水土,只要宣傳到位了,激勵措施完善了,農村垃圾分類不僅能做,而且能做成。
房前屋后干凈了,大家都不好意思亂扔垃圾了
一大早,塘雅鎮塘二村調解主任黃朝陽騎著電動車在村里轉一圈,照例去自己聯系的農戶家看看垃圾分類是否到位。
“以前常有人到處亂丟垃圾,每年天熱起來的時候,蒼蠅蚊子直往家里飛,白天都不敢開門。現在大家都重視環境衛生,村里清爽多了,看著也舒服。”實行垃圾分類之后村里的變化,黃朝陽最有發言權,不僅蒼蠅蚊子變少了,過去“一場大雨、一河垃圾”的情況也不再出現。看到村道上、房前屋后變得干凈整潔,大家都不好意思亂扔垃圾。有的村民吃個甘蔗,也會把甘蔗渣攥在手里,多走幾步扔進分類垃圾桶里。
試點農村垃圾分類后,金華一些地方還配套推行農村衛生費收繳制度,農戶自愿繳納。像金東區,按每人每年30元的標準收取衛生費,再加上部分企業捐助,設立“美麗家園共建基金”,由村集體統籌使用,除了用于垃圾、污水設施長效管理外,重點對垃圾分類先進戶進行獎勵,基金使用情況定期在村務公開欄公示。
“收垃圾這事,農村人從來就沒交過錢,但現在愿意交這個錢。”不少農民都說,垃圾分類帶來的好處看得見、感受得到,為了生活環境更整潔,交點衛生費可以接受。目前,在各試點鄉鎮,衛生費收繳率超過97%。
合理分類科學堆肥,村里垃圾減量60%以上
在金東區塘雅鎮,有一座8個村聯建、采用太陽能技術的新型堆肥房。這個堆肥房每天能處理3噸以上垃圾,多村聯建,節約了30%的建設資金和70%的土地資源。
以往靠太陽能堆肥雖然運行成本低,但出肥過程慢、會產生臭氣。金華市采用的是浙江大學新研發的太陽能好氧堆肥加微生物輔助技術,垃圾堆肥的時間從6個月縮短到2個月,達到無害化處理標準。一噸垃圾,經堆肥房處理后,剩下0.2噸至0.3噸高效有機肥。這種有機肥的氮磷鉀含量都很高,特別受種植果樹、苗木等的專業合作社歡迎,可以減少化肥過度使用帶來的土地板結,提升土地肥力。
金東區委書記鄭余良介紹說,該區已為442個村配備了305座太陽能垃圾減量處理房。原來大部分村莊垃圾外運得每天一次,現在延長為半個月或一個月一次。“垃圾分類開展得好的村可實現垃圾減量70%,一般都能達到減量60%以上。”鄭余良算了一筆賬,金東區年產生活垃圾9萬噸左右,實施垃圾分類減量處理后,一年可減少垃圾近6萬噸,產生有機肥1.2萬噸。
據測算,金華市農村全面推開垃圾分類減量處理后,每年可減少約七成的垃圾清運、處理費用4100萬元左右,還可以產出有機肥2.5萬噸,節約化肥購買費3000萬元,市區垃圾填埋場的使用時限也能相應延長5年左右。
通過實行垃圾分類減量,撬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促進農村文明新風形成,這筆“大賬”算起來效益就更可觀了。
《 人民日報 》( 2015年05月22日 2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