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9日在利馬氣候大會上表示,應對氣候變化關鍵在于行動。發達國家應發揮領導力,盡早提出2020年后減排及出資和轉讓技術的貢獻。
利馬氣候大會高級別會議今天開幕。解振華在代表“77國集團+中國”發言時做出上述表述。
由于在協議文本、自主減排貢獻、資金等關鍵問題上分歧明顯,頭一周的談判進展緩慢。
解振華在大會的首次發言中,呼吁各方“加強行動,多做貢獻”。他敦促發達國家進一步發揮領導力,盡早做出應有貢獻。他同時代表發展中國家承諾,“2020年后也將繼續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在發達國家的支持下,做出更大貢獻”。
解振華表示,加速實施巴厘路線圖,是提高2020年前各方行動力度,彌補減排缺口的關鍵舉措。
“我們希望在利馬進一步落實對發達國家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下及公約下減排指標的復審程序,推動發達國家將2020年前公約和議定書下的減排指標提高到25%—40%,確保發達國家兌現到2020年每年1000億美元的資金目標及技術轉讓方面的承諾,為2015年協議的如期達成奠定互信基礎?!?/p>
他同時強調,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必須長期堅持的氣候公約原則。
氣候談判各方計劃在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上達成一份新的全球氣候協議。解振華說,2015年協議是推動公約2020年后全面、有效和持續實施的新的起點。各方應全面平衡地細化減緩、適應、資金、技術、能力建設、透明度各個要素,為2015年協議規劃藍圖。
上個月,中國宣布2030年將實現碳排放峰值。解振華表示,實現這一目標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但中國有決心和信心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新的重大貢獻。
中國同時承諾,加大南南合作的力度,明年把目前的資金支持翻一番,建立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繼續為其他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小島國、最不發達國家、非洲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