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北京10月22日電 (劉毅、劉珺)受靜穩天氣形勢影響,從10月22日夜間開始,氣象條件逐漸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釋、擴散。中央氣象臺預計,23日—25日京津冀地區、東北平原中南部、黃淮北部等地有中到重度霾,夜間到上午局地有大霧,空氣質量和能見度都將隨之轉差。
“近期我國冷空氣活動路徑偏北,直接影響京津冀地區的冷空氣活動間歇期長,導致該地區大氣長時間處于靜穩狀態,利于霧、霾形成。”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分析認為。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28日前后,京津冀地區還將有一次霧、霾天氣過程,中南部地區有中度霾,局地有重度霾,夜間到上午上述部分地區有大霧。
為何近期京津冀地區多霧、霾天氣?馬學款認為,主要的天氣原因是冷空氣勢力弱、活動頻次低。霧、霾常在冬半年出沒,它們的形成需要比較穩定的氣象條件,也就是靜穩天氣。這種情況下,空氣的水平和垂直交換能力比較差,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易導致空氣污染。
秋冬季節是京津冀地區霧、霾天氣多發的時段。今年10月1日以來,京津冀地區冷空氣勢力偏弱,活動頻次低,冷空氣活動間期的靜穩天氣達到5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天;平均風速較常年同期偏小,不利于空氣中污染物的擴散,并導致污染物的堆積。通風擴散和水對污染物的清除能力較常年同期偏低六至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