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京津冀大氣污染強度降低治理難度仍大
眾所周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由于重工業較多、結構性污染突出等問題,已成為全國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區域,今年7月份國內空氣質量較差的前10個城市中,京津冀占了9個。據分析,當前治霾形勢嚴峻的一個突出現象是,“環境承載”與“污染排放”失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徐基仁指出,只追求對“環境承載”的資源供給,不對“污染排放”的消費進行管控,是頭疼醫頭。“啟動經濟手段治理大氣污染,已到必要時刻。”
中國環科院副院長柴發合指出,北京周邊工業污染源遍布,根據大氣流動和擴散的特性,其累加效應將嚴重影響京津冀地區尤其是北京的大氣環境,污染防控形勢嚴峻。
專家指出,國家三令五申要求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但一些地方的污染企業仍然“有恃無恐”。因此,在大氣治理方面,聯防聯控必須要動真格,以制度推動區域治污一體化。
記者調查發現,在環保部門執法過程中,有的檢查對象作弊,有的阻撓執法,還有的與執法人員打“游擊戰”,甚至“花錢作假買合格”,這些現象令治理效果大打折扣。
河北省某縣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環保執法現在處于“弱勢”。以小塑料產業為例,一是取證難,違法作坊主為粉碎機焊上轱轆,聽聞執法人員來了,粉碎機一拉就消失;二是處罰難,如按法律規定違法生產作坊應處罰10萬元,但業主如果拒付,執法部門也無可奈何。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脫硫脫硝委員會副秘書長路光杰說:“劣質煤與好煤,一噸價差一二百元,大電廠一天燒煤1萬噸,一年價差好幾億元,不用環保設備的鋼廠一年能省下至少數百萬元。”
河北省高污染、高能耗產業比重大,其中鋼鐵、建材、電力三個行業煤炭消費量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89.6%。石家莊連續幾年成為空氣質量最差的城市,一個重要原因是水泥產業比重大。
鑒于產業結構不合理,河北省近年來向過剩產能多次“開刀”,但仍面臨巨大挑戰。數據顯示,河北僅完成6000萬噸鋼鐵壓減任務,就涉及幾十萬名直接間接的就業人員需要妥善安置,每年需支付社保資金上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