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石柱縣境內峰壩交錯、溝壑縱橫的地貌,特別是方斗、七曜兩條山脈橫亙縣境,雖在很長時間里限制了石柱的發展,但全縣52.8%的森林覆蓋率卻隨之成為了一份珍貴的“生態禮物”。面對這樣的自然條件,石柱縣在生態保護基礎上,堅持打特色牌,走生態路,緊緊守住這道綠色的屏障。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石柱農業總產值9.06億元,同比增長4.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575元,同比增長14.6%。
近日,筆者來到石柱縣冷水鎮,這里處于渝鄂邊境,海拔1100至1900米,年平均氣溫在12℃以下。站在八龍村村口,4000余畝莼菜田看不到邊。莼菜是一種珍稀名貴的蔬菜,也是石柱主要特色效益農產品之一。目前全縣莼菜年產量1.3萬噸,已占全國莼菜總產量的六成以上。
莼菜的稀有,在于其特定的生長環境,特別是對水質的要求很高。適宜莼菜生長的水體溶解物雜質含量(TDS)在8度左右,而相比自來水的對應數值為180度上下。
為了維持水體清潔,當地莼菜種植不僅不能施肥施藥,一些蟲害也只能由人工處理。因此,石柱相關部門和企業正在積極探索對莼菜種植區附近的污水排放進行分類和凈化的方式。
良好的水質和生態,為當地特色鄉村旅游的發展打下基礎。以莼菜田觀光結合土家民俗,當地鄉村旅游的發展得到很大推動。八龍村目前已發展鄉村旅游接待戶58戶,年接待游客3萬余人次,戶均旅游收入3萬余元。
村民陳昌奎去年將自家房屋改建成了鄉村旅舍。干凈的院落周圍砌上了花壇,房間里熱水、網絡等一應俱全。夏天一到,避暑的游客便占據了整個旅舍,讓陳昌奎一家忙得不亦樂乎。
陳昌奎告訴筆者,除了每年5萬元的旅游收入外,黃連種植也是當地農戶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陳昌奎種有5畝黃連,年收入2萬余元。
黃連是石柱又一主要特色效益農產品,一般種植在周圍較高的山坡上。黃連棚在冬天搭建,一直到4月,村民要做的,主要是為黃連栽秧鋤草。5月中旬之后,農戶則會到山下田里摘取莼菜。7月入夏后,他們又開始接待避暑旅游的游客。所以,這里有著“山上種連,山下摘莼,家中待客”的說法。
八龍村農產品合作社負責人潘慧中表示,未來莼菜、黃連等特色效益農產品將著眼于品質、品種的優化以及后續產業鏈的開發。目前,已有數家特色效益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進駐了冷水鎮,也進一步推動了多產業、多層次、多時序的交叉立體特色效益農業模式的形成和發展。(王偉 譚睿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