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陳四化 張培奇 通訊員封德
整齊劃一的現代化別墅井然有序地分成兩排,一條寬敞整潔的水泥路縱貫南北;村里的綜合超市人來人往,琳瑯滿目的商品讓前來購物的村民應接不暇;寬廣平坦的文化廣場上,村民們成群結隊盡情地扭起秧歌,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這是河南省西峽縣軍馬河鄉長探河村生態移民新村的真實寫照。
像長探河村這樣的移民集中安置點,在西峽縣就有50多處,安置群眾達2.3萬人。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涵養區,該縣從保護自然環境和改善人居環境入手,把生態移民工程作為解決深山區農民脫貧的有效途徑,引導祖祖輩輩“蝸居”在深山老林里的“零星戶”搬出大山,過上幸福的生活。
“近年來,我們堅持把生態移民作為德政民心工程,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傾全縣之力,全力做好扶貧搬遷和生態移民工作,實現了保護生態環境與改善民生的‘雙贏’。”西峽縣委書記李德成說。
科學引導,移民搬進“小集鎮”
在該縣重陽鎮生態移民安置點,記者看到,按照農產品交易市場標準設計的一棟棟小洋樓拔地而起,一樓統一設計為門面商鋪,二三樓為住房,造型獨特,簡潔大方。街道兩旁的路燈、垃圾箱、下水道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一個具有現代氣息的“小集鎮”初具規模。
將移民安置與集鎮建設、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是西峽縣生態移民新村建設遵循的原則。該縣結合山區實際,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標準施工,統一組織管理,統一設施配套,保證移民新村風格一致、外觀整齊。
“俺現在的日子真是沒的說,就醫、孩子上學、交通條件都很方便,不但用的是燃氣灶,吃的是自來水,而且出門就有超市和休閑廣場,你說俺這生活和城里人有啥兩樣?”說起現在的新生活,剛剛入住桑坪鎮陽光小區的馮國東深有感觸。馮國東的老家在該鎮黃沙村,那里山高路遠,交通不便。2010年的“7·24洪災”讓他失去了房屋,在鎮政府的統一規劃下,他家免費在鎮上得到一份宅基地。如今他搬進陽光移民小區,住上了兩層樓房。
該縣農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把移民新村建設成精品工程,縣里給移民扶貧項目各職能單位下達了目標任務,四年來整合各類涉農資金近8760萬元,捆綁使用,集中解決基礎設施配套和產業發展中資金不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