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由于歷史原因,全國75家重點鋼鐵企業中,有18家位于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鋼產量約占全國的20%;有34家位于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鋼產量約占全國的40%。這些企業都面臨布局調整、改善環境的任務,這些鋼鐵企業老總怎么看自己所處的這個行業?
搬遷也是升級的好機會
首鋼總公司總經理徐凝
首鋼搬遷調整對促進區域環境治理和發展循環經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首鋼的搬遷調整是基于3個方面的需要。
首先是解決北京環境問題的需要。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對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鋼雖然在環境治理方面處于先進水平,但北京地區的環境容量非常有限,空氣質量要達到舉辦奧運會要求的二級標準,只能大幅削減工業排放總量。在4.4萬噸/年的工業排放量中,首鋼占1.8萬噸/年,且地處北京西部上風向,對市區空氣環境的影響較大,因此不適合繼續發展鋼鐵冶煉工業。進行搬遷調整,是治理環境的必然選擇。
其次是我國鋼鐵產業布局調整、自主創新和發展循環經濟的需要。
最后是首鋼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1995年~2002年,首鋼鋼鐵業受北京環境的限制,一直得不到發展。而且,首鋼鋼鐵業局限在北京石景山區7平方公里范圍內,工序布局存在先天缺陷,環保成本、物流成本、人工成本相對較高,難以獲得長遠發展。
搬遷調整有利于用高新技術改造鋼鐵業,向北京以外地區開辟新的發展空間,通過發展解決壓產帶來的一系列困難和問題,從根本上實現工藝升級、產品換代,并帶動非鋼產業的發展,增強首鋼的綜合競爭力。
城市和鋼鐵可以融合
鞍鋼股份總經理王義棟
目前,鋼鐵企業與城市發展的矛盾日益凸顯,鋼鐵行業長期以來形成的粗放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發展需要,改變已刻不容緩。鋼鐵企業如何在轉型升級發展中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化鋼廠,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課題。
“十一五”以來,鞍鋼在節能環保方面的投入不斷增加,清潔生產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方面的指標都在下降。但是,行業新標準也在節節攀升。
面對更加嚴苛的新環保法,在行業進入微利時代的情況下,鋼鐵企業承受著來自原材料、下游和新的節能減排標準等多方面的壓力,盡管投入了很多,但全行業與政策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本著減量循環、綠色制造、高效管理的基本原則,鞍鋼建設國內首個沿海鋼鐵項目——鲅魚圈鋼鐵項目,實現了環境、經濟、社會相統一。
在能源減量方面,鲅魚圈實施了數字管控,利用清潔能源實現能耗減量;采用先進技術全程控制,實現“三廢”減排,從而實現排放減量。這個項目充分利用了風力發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還嘗試了海水淡化。
在能源循環方面,鲅魚圈鋼鐵項目建立了冗余式煤氣系統調整模型,系統回收余熱,提高二次能源利用效率。通過社會大循環,建設起社會與鋼廠之間的循環經濟體,鋼鐵和城市是能夠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