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有機農業應是環保的”
立秋過后,走進弘毅生態農場,只見有機玉米郁郁蔥蔥,牛舍內的上百頭肉牛吃著秸稈,成群的鴨、鵝正悠然自得地戲水。
在蔣高明看來,原來的農業模式下,除草劑、殺蟲劑越用越多,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控制害蟲和雜草,反而把有害部分留在土壤、空氣中,大大減少了野生物種和鄉村生物的多樣性,直接導致土壤肥力下降。“這種模式,土地不喜歡,蟲子不喜歡,草不喜歡,農民也不喜歡。要恢復地力,出路就在生態循環農業上!”蔣高明說道。
在農場采訪時,院子內幾十盞造型別致的“提燈”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蔣高明說,這是誘殺害蟲的脈沖式殺蟲燈,從2008年起,他們就開始使用。“剛開始時,每盞燈每晚最多捕獲9斤害蟲,如今蟲子少了,每晚捕捉不足50克了。這說明害蟲減少的幅度是很大的,捕到的蟲子倒出來還可以喂雞。”
“借自然之力恢復自然”是弘毅生態農場的成功實踐和經驗。蔣高明認為真正的有機農業應是環保的。
“生態好了鳥兒都來做客”
“鄉村消失的不僅僅是燕子,還有蜻蜓、喜鵲、小黃雀、青蛙、蛇、野兔……消失的是我們的自然生態。”蔣高明在《寂靜的鄉村》一文中寫道。
蔣高明說,現代農業過分依賴化肥、農藥、除草劑、添加劑、農膜等化學性生產資料。糧食在增產,但環境污染和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也接踵而來。
8年來,弘毅生態農場用近乎“癡狂”的態度,實踐著“借自然之力恢復自然”的理論,帶動了山東、河南、河北、內蒙古、甘肅、浙江、江蘇等地不少企業家、農民從事有機農業,在全國累計推廣有機農(草)業面積14.5萬畝,充分展示了科研的示范作用。
站在農場的有機果園里,蔣高明告訴記者:“我們這里40厘米厚、1平方米的土壤里面,有四五百條蚯蚓,而周圍果園里最多的只有十幾條,有的甚至一條都沒有。”
“生態好了鳥兒都來做客。”蔣高明說。經山東農業大學環境學院測定,弘毅生態農場土壤里的重金屬基本為零,農產品沒有重金屬超標問題,更沒有農藥殘留。山雞、燕子、蜻蜓、刺猬、青蛙、蛤蟆、蛇、蜜蜂、螳螂、瓢蟲等動物,重新回到了農田。
“生態有機農業顯然是農業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但路還很長,困難還很多。”在“生態農場”前冠上“弘毅”二字,蔣高明有他的深意: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本報記者趙秋麗 本報特約記者 李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