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三江源:“千湖美景”又回來了

發布時間: 2014-08-20 15:10:15  |  來源: 新華社  |  作者: 何偉、龐書緯  |  責任編輯: 環境
關鍵詞: 三江源 青藏高原 “中華水塔” “千湖之縣” 瑪多縣 瀾滄江干流 鳥類種群 生態改善 生態屏障 水源涵養區
  新華社西寧8月18日電(記者何偉、龐書緯)夏日里,記者走進享有“黃河源頭第一縣”之稱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只見黃河源頭“姊妹湖”扎陵湖、鄂陵湖水天一色,湖面上水鳥嬉戲,湖邊有牛羊飲水,悠然自得。
  “這幾年湖水又多了起來,周邊草原茂盛,鸕鶿、斑頭雁、赤麻鴨、巖羊越來越多,小時候的印象又回來了。”家住“姊妹湖”附近的瑪多縣藏族牧民桑巴拉說。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因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發源于此而得名,總面積39.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乃至亞洲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河湖分布最集中的地區之一,素有“中華水塔”之稱。
  瑪多縣擁有大小湖泊4077個,故被稱為“千湖之縣”。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由于過度放牧等原因,這里的湖泊急劇減少,到2004年時,90%以上的湖泊干涸甚至消失,原本連為一體的扎陵湖、鄂陵湖之間出現斷流。
  2005年,我國政府投資75億元啟動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采取退牧還草、生態移民、人工增雨等20余個項目,拯救和恢復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從2006年起,青海省人民政府對三江源地區不再進行GDP考核,而是把生態保護和建設納入考核內容。
  經過連續多年治理,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取得初步改善,“中華水塔”功能得到增強。以人工增雨為例,僅在2013年,三江源地區就增加降水42.91億立方米,相當于300個杭州西湖的水體容量。瑪多縣三江源辦公室主任李大偉說:“三江源一期工程實施以來,瑪多縣局部生態環境逐步好轉,‘千湖美景’又回來了。”
  據青海省環保廳總工程師齊銘介紹,監測顯示,2013年三江源地區年度水資源總量為619.4億立方米,與上年相比增加18.8%;湖泊呈現擴張趨勢,10年來扎陵湖、鄂陵湖面積分別增加了74.6平方公里和117.4平方公里;長江、黃河年均徑流量分別增加39.9億立方米和5.7億立方米,其干流水質連續9年達到或超過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二類標準,瀾滄江干流青海段水質則基本達到國家一類標準。  青海省三江源辦公室提供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三江源一期工程累計保護濕地160萬畝,封山育林511萬畝,治理黑土灘523萬畝、治理沙漠化土地66萬畝,防治鼠害11781萬畝。
  三江源地區生態改善,使該地區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得到恢復。來自玉樹藏族自治州三江源辦公室的數據顯示,經過9年保護,鳥類種群數量由原先的31種增加到61種,黑頸鶴由20多只增加到200多只,斑頭雁由800多只恢復到1萬多只,“高原精靈”藏羚羊則由2萬多只恢復到至少6萬只。
  “現在我們下鄉,經常可以看到大群的藏野驢、藏原羚、狐貍,甚至還遠遠地看見過棕熊,這在10年前是不敢想象的。”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上拉秀鄉鄉長格扎告訴記者。
  “青海省與中科院聯合完成的三江源一期工程生態成效綜合評估結果顯示,三江源項目區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重點生態建設工程生態狀況好轉。”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省三江源辦公室主任李曉南說。
  相關生態專家指出,在“世界屋脊”進行生態建設,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實現,根據科學測算,三江源地區生態恢復至少需要30到50年。
  2014年1月,青海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建設暨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啟動,總投資達160.6億元。
  據了解,二期工程主要目標包括到2020年,三江源地區森林覆蓋率由4.8%提高到5.5%,草地植被覆蓋度平均提高25-30個百分點,土地沙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水土保持能力、水源涵養能力穩定增強,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等。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姚檀棟認為,恢復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關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敗,甚至關乎整個國家未來的生態安全,因此應當從國家層面全盤考慮、組織協調,同時從區域層面因地制宜、有序推進,確保“中華水塔”碧水長流,維護生態安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