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上海6月6日電(俞菀、劉丹)5日是世界環境日,在同濟大學舉行的2014國際學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會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亞太區域辦主任Kaveh Zahedi接受了新華社專訪。他認為,環保人人有責,但年輕一代扮演著尤為重要的角色。聯合國環境署將聯合全球眾多高校,讓“環保芯片”,植根于未來領導者的頭腦。
溫室效應、PM2.5污染、極端異常天氣……當全球面臨日益嚴峻的環境危機,環保已不是單靠環境學家能解決的問題。今年世界環境日的全球主題,是“提高你的聲音,而不是海平面”,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則是“向污染宣戰”。
年輕人是實現這一主題的“生力軍”。Kaveh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新華通訊社、同濟大學合辦2014國際學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會,就是致力于培養新一代環保領袖。“希望環保理念能像‘芯片’一樣,深深地植根于這些未來領導者的大腦中。”Kaveh說,“他們并不一定會直接從事環保公益事業,而是成為政府、企業或行業的領導者。我們只是希望,他們可以運用環保的理念和知識,更好地推動國家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更好地實現上述目標,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同濟大學還共同創辦了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IESD)。“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這需要依靠年輕一代的力量。”Kaveh說,比如把環保的專業技術,融入尋常百姓的生活方式;通過交流理解,讓每個人通過“小環境”的轉變,帶動“大環境”的良性運轉。
環保理念深入人心,需要依靠長期浸潤式的教育。Kaveh認為,中國在這方面的投入值得尊重并令人贊賞。“例如在同濟大學,很多學科專業的設置都致力于研究環境危機的治理之道。我還知道,中國有的中學校長通過安裝太陽能來教育孩子節能省電。我和一些年輕人聊天,發現他們對于環保的理解,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在這個年紀的認識。”
Kaveh還提到,中國提出了生態文明的發展衡量指標,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信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中國在環保方面有著長期密切的合作,特別是在綠色建筑推廣、節能照明技術開發及大氣污染防治等方面。
在未來的合作中,聯合國環境署將更多地致力于兩個方面的工作推廣。一是分享更多全球環境治理中的經驗。“中國不是唯一也不是第一個面臨環境污染的國家。聯合國可以發揮協調的作用,促進環保政策更有效、快速地實施。”Kaveh說,另一項重要的使命,就是推進一些區域性的項目。“因為環境污染并不是一個國家邊界內的問題,聯合國環境署可以協助凝結更多力量,促進各國的開放合作治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