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全球城鄉建設用地1/3在中美
全球植被生長呈“濕升干降”規律
今年大宗糧油作物供應可能向好
中國大型陸表水域面積亞洲第一
本報北京6月5日電(記者趙永新)在第四十三個“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對外發布了《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3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據介紹,《報告》分“陸地植被生長狀況”、“大型陸表水域面積時空分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城鄉建設用地分布狀況”等4個主題,力求從生態、環境、社會、人文等多個層面綜合反映全球生態環境變化的真實狀態。
其中,“城鄉建設用地分布狀況”分報告利用世界上第一套全球地表覆蓋30米分辨率遙感數據制圖成果,提取出全球城鄉建設用地的空間分布信息,進行空間格局解讀與時空變化分析,在國內外均屬首次。《報告》顯示,2010年全球城鄉建設用地總面積為118.75萬平方千米,占全球陸表面積不到1%,其中美中兩國共占全球的1/3;2000—2010年全球新增城鄉建設用地5.08%,近半數分布在中國和美國;中國受快速城鎮化影響,城鄉建設用地增加顯著;全球新增城鄉建設用地的土地來源半數是耕地。
《報告》指出,1982至2012年全球植被生長總體呈現“濕升干降”的時空演變規律,這與全球氣候變暖總體有利于濕潤區的植被生長,不利于半干旱和季節性干旱植被生長有關。1982至2012年全球各大洲和全球各主要生態系統類型的葉面積指數(單位土地面積上植物葉片總面積占土地面積的倍數)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其波動特征與1995年以來尤其是2000年以后全球氣候變暖具有明顯的響應。
同時,《報告》表明,2013年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產量為26.7億噸,同比增長1.7%,小麥產量好于上年,玉米、水稻與大豆產量基本持平,有利于改善2014年糧油供應形勢。根據2014年第一季度監測結果,當年南半球小麥總產量增長明顯。由此預測,2014年大宗糧油作物供應形勢可能向好。
《報告》顯示,中國大型陸表水域面積排名亞洲第一,占亞洲大型陸表水域面積近10%,空間分布廣泛且相對集中。其中,青藏高原湖泊面積總體上呈現增加趨勢,南部區域增加最明顯,可能與氣候變暖引起的冰雪融化有關;長江中下游湖泊群面積變化受降水和人類活動的雙重影響,鄱陽湖和洞庭湖水域面積年際變化大,總體呈現明顯萎縮趨勢。
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主任廖小罕表示,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體現了我國遙感監測水平提升和參與全球事務能力的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