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經濟之聲報道,霧霾天氣讓進口空氣凈化器供不應求,好幾千元甚至上萬元,消費者也再所不惜。不過,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國室內的污染不同歐美國家,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歐美國家,建材家具的釋放受到嚴格監管,所以甲醛等污染物并不嚴重,而我國室內空氣的化學污染物,特別是甲醛和細菌污染嚴重,但是絕大多數的進口空氣凈化器,工作原理非常類似于吸塵器,對甲醛和細菌等卻沒有太多的關注。
實際的情況怎么樣呢?記者在某電器商店看到,空氣凈化器類主打品牌是夏普、瑞士風、飛利浦等眾多洋品牌,價格全部要上千元,最貴的一臺瑞士原裝進口的空氣凈化器,更是高達一萬三千九百八十元,所有的凈化器都宣稱可以處理PM2.5和甲醛,銷售人員保證,“能夠完全吸附甲醛。”
記者:這是能完全吸附甲醛嗎?
銷售人員:對對對對對對對。
記者:就100%嗎?
銷售人員:100%!不能說100%,90%多吧。
不過另一個銷售人員對同樣一款銷售產品,底氣卻沒有這么足,甲醛去除率一下子從100%降到了80%。
銷售人員:咱們這個去除率能夠達到80%。
實測結果也驗證了這一點,上海一家權威第三方機構,做出的空氣凈化器監測對比報道顯示,19款不同品牌的主流產品,甲醛凈化效率能到達60%只有5款,平均凈化率只有46.6%,這些產品的單臺均價達到4580元,他們的性能主要需要是處理PM2.5,可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鈕曉鳴說,這些產品除塵技術水平相對較低,與殺菌技術相比,價格也更低廉。
鈕曉鳴:過濾成本不高的,殺菌功能是用另外一種技術,這殺菌的效果好不好,是有些產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所以老百姓搞不清楚。
實際上重PM2.5輕甲醛,也是產業缺乏的規范結果,能用吸塵器的結果做出空氣凈化器,再以遠高于吸塵器的價格銷售,誰還愿意辛辛苦苦去研發呢?那么究竟該靠什么來規范引導市場?鈕曉鳴認為,最需要同時也最缺少的就是技術標準。
鈕曉鳴:我覺得制定這個標準,是不難的,因為我們國家90年代開始,對于空氣凈化器一系列標準,建筑里面對空氣也有標準,但是,就是可惜這個標準一個是滯后了,另外兩者之間沒有很好的建立聯系,關鍵就是要有部門出來牽頭,調研以后,去分類制定這些標準。(記者崔硯冬 實習記者李菲菲 徐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