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北京4月9日新媒體專電(“中國網事”記者談昦玄 張卉 陳子夏)在使用壽命內,一臺電視機會為人們的生活增添樂趣。當走完精彩的一生后,它的“身后事”將如何料理?是流入私人拆解領域,遭到低技術、高危害的拆解,還是被正規企業安全、合理地處置?
正規與非正規處理的“雙重記”
在北京五環外的一家舊家電市場內,記者看到,成百上千臺舊家電被堆放在戶外;運貨車輛周圍,十幾臺舊電視機被隨意放在地上,有的顯示屏已經破碎。
記者了解到,這些舊電視機已不能翻新使用,小商販將會對它們進行手工拆解,從電路板中提取出重金屬,價值低的塑料將被焚燒處理,電視機中的含鉛玻璃可能會被賣入黑市。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張付申告訴記者,私人作坊通常會采取直接焚燒的“火法”和用強酸腐蝕的“濕法”來提取報廢電器中的貴金屬。前者產生的二惡英類有害氣體會污染空氣,后者所產生的廢酸廢水則對土壤、水危害較大。
張付申還告訴記者,電子垃圾拆解后,一些零件和材料如敲碎的含鉛玻璃、熒光燈管如放置不當,其中的鉛、汞等會緩慢釋放到土壤和水中,“長期堆放而不進行無害化處理,這些有害物質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將是不可逆轉的。”
在電子垃圾回收市場里,記者看到小販們戴著橡膠手套,在空地上徒手對電器進行拆解。一番操作后,沖洗過電器的古銅色廢水流出幾米遠,金屬線被掏出、折好存放,破碎的外殼則被隨意堆在一旁。
拆解現場周圍,小販們的孩子嬉戲著,有的孩子在地上打滾,有的孩子手上黑黢黢的,拿著不知從哪里撿來的廢料……
在擁有國家拆解資質的華新綠源環保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工廠里,記者看到工人們戴著口罩、身著防護服,在雙層結構的流水線上操作機器對電子廢物進行拆解,除塵裝置亦全程運轉……
“電視機到了私人拆解領域,拆出來的含鉛玻璃可能被當做普通玻璃流出,甚至有人從中煉出鉛牟利。”華新綠源的經理王建明說,鉛玻璃中含鉛率為20-30%,提煉一噸鉛玻璃可獲利一千多元。但由于提煉工藝不好控制,必將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對于價值較低的塑料,正規企業會使用從德國進口的光譜分選設備進行分類,使用的是物理手法,避免危害身體、污染環境。
同樣是“變廢為寶”,使一臺舊電視機物盡其用,正規與非正規拆解的辦法、過程和核心目標卻截然不同。
“小商販在進行買賣時,遵循著價高者得的原則;私人在進行拆解時,遵循以利為先的原則。”王建明說,只看眼前利益,就難以兼顧環保。
而正規企業不僅要按國家排放要求配置設施,接受每季度的環境監測和環保部門的監督,還要不斷提高技術水平,使環境污染降到最低。
王建明說,“正規企業拆解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考慮環保,環保是企業存在的前提。”
“正規軍”“吃不飽”,電子垃圾都去哪兒了?
在華新綠源偌大的工廠里,只有20多位工人正在作業,三條拆解流水線只開啟了一條,幾臺舊電視機在流水線上移動著……
王建明告訴記者,“貨源不足、拆解量不夠,流水線就不能全開,否則成本太高。”
據記者了解,“吃不飽”現象已經成為中國電子垃圾回收處理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副秘書長、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分會秘書長唐愛軍說,2013年,全國91家具有廢舊電器拆解處理資質的企業,平均產能利用率僅為42.7%。
目前,中國已進入家用電器報廢的高峰期,業內人士估計,舊家電的年報廢量高達6000萬臺。然而為何企業還會因“吃不飽”而捉襟見肘?
“正規拆解企業的數量多,一些企業設定的產能偏大,回收到的資源偏少,這一系列問題導致了企業‘吃不飽’。”唐愛軍說。
另一方面,中國的電子垃圾回收事業長期被走街串巷的個體回收小販所“壟斷”。
一只銅鈴、一架板車、一副能吆喝的好嗓門……靠著這些簡陋的“裝備”,遍布居民小區、數量龐大的個體回收販們收走了城市居民家中淘汰的大部分廢舊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