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廈門有霧有霾還有雨。(記者 姚凡 攝)
4月8日,即使在陽光照射下,廈門市空氣中依然漂浮著一層白茫茫的東西。環保專家說,這里邊有未散去的霧氣,也有霾的成分。
清明小長假最后一天,在春雨的洗滌下,我市空氣質量監測點全線亮起“綠燈”。這是繼此前連續的輕度污染、中度污染天氣之后,廈門空氣質量首次回歸“優”。不過,這樣的好現象并沒有持續多久。昨天一大早,不少市民感覺到了空氣中的“漂浮物”,我市環保部門的監測結果證實,廈門空氣中的“首要污染物”就是PM2.5。記者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出具的監測報告中注意到,昨天一整天,廈門空氣質量基本上都是“良”,其中14時,鼓浪嶼、洪文、湖里監測點的空氣質量指數分別為77、70、85,19時分別達到87、70、92,全線由“綠燈”轉為“黃燈”。
盡管廈門空氣未觸及“污染”底線,但這樣的空氣狀態還是讓一些人感到了不適。環保專家說,我市空氣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由“優”轉“良”,是因為大氣中霾的成分在增多。究其原因,這些霾,受到了一定的外來影響,但“本地制造”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而“本地制造”如今已越來越多地成為廈門霧霾天氣的“罪魁禍首”。環保專家說,機動車尾氣、工業生產排放及建筑粉塵污染“制造”了廈門本土的大部分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