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治污數據與感受不能兩張皮(一周綠評)
“空氣質量直接關系到廣大群眾的幸福感”,污染防治的最終目的,是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而不是為了“空氣質量指數”更好看
2月19日至26日,京津冀等中東部地區遭遇連續霧霾,呈現污染范圍大、污染程度重、持續時間長、累積速度快的特點。與2013年1月份的重污染天氣過程相比,其影響范圍、持續時間和污染強度均有減輕,PM2.5濃度最高值和平均值有所下降。
不過,如果拿這兩次重污染天氣過程的PM2.5等監測數據對比,得出治理取得成效、發生積極變化的結論,恐怕還有些為時過早。
一方面,2月下旬的重污染天氣過程中,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地啟動了應急預案,采取了應急減排措施。即便如此,兩次重污染天氣過程的PM2.5濃度最高值和平均值,相差并不是太大,相關地區的人們感官上根本感覺不到;
另一方面,作為污染直接原因的氣象條件是不同的,去年1月份華北地區出現近10年來最嚴重的靜穩天氣,是一種極端的天氣現象,造成污染物在近地面層不斷積聚。如果今年2月的氣象條件和去年一樣再“極端”一些,很難說PM2.5濃度會不會更高。
在一些地區,這次重污染過程持續時間甚至超過去年1月,創下了紀錄。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監測,這次重污染過程持續7天,是北京市自去年1月1日按照國家空氣質量新標準開展監測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連續一個星期的嚴重灰霾,讓不少北京市民對空氣質量狀況憂心忡忡,口罩和空氣凈化器成為熱銷商品。
為應對2月下旬的重污染天氣,環保部組織12個督查組,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點城市,就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及“大氣十條”落實情況進行督查。這次“不打招呼”的突襲,發現了不少問題:不少企業仍在違規偷排超排,有的甚至拒絕環保檢查、阻撓正常執法;有的地方政府還是更重視GDP增長,環境保護為經濟發展讓路;一些地方環保部門監管不到位,存在不作為的現象。“十面霾伏”之下暴露出的這些問題也讓人感到,防治大氣污染確實是攻堅戰和持久戰,還有很多艱苦的工作要做,不能過于樂觀。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我們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并且將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的美好家園,作為2014年的重點工作之一。
衡量這場治污戰役的戰果,既要看監測數據,更要看百姓感受,二者要統一,不能“兩張皮”。“空氣質量直接關系到廣大群眾的幸福感”,污染防治的最終目的,是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而不是為了“空氣質量指數”更好看。如果群眾的心肺之患明顯減輕了,確實感覺呼吸暢快了,那時才能說污染防治取得了成效,空氣質量得到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