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霧霾治理的"中國式"尷尬
連續幾天被霧霾籠罩的北京,在一股冷空氣過后露出了藍天。參加兩會的云南姑娘、全國人大代表鐵飛燕換上一襲水藍色的回族長衣,向記者描述前幾日的滿目灰霾——“那是記憶里的小時候,家中灶臺前柴火燃起時滿眼生煙的模樣”。
生活在云南省小喜村的她,用“天壤之別”來形容家鄉和首都的空氣差別。“聽說風來了,霧霾就散了。”這位“90后”人大代表以前也許還無法理解,為什么這里的人們如此期盼一場大風的到來。
史上最嚴督察組也有管不了的事
一場空前的灰霾,催生出一支空前的跨區域交叉督察隊伍——就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12個廳官帶隊的督察組奔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環保部下達死命令:一定要查出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包景嶺參與了這次督察行動。“第一天我的嗓子就成這樣了。”這位天津市環保局總工程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嗓子還有些沙啞,不住地咳嗽,手里的水杯沒放下過。
盡管呼吸道向來不好,但包景嶺覺得走訪各種重污染源地戴口罩實在不方便。可就在霧霾最重的那幾天,他還是看到了一些令他不解的場景。焚燒秸稈的火焰竄得老高,方圓幾里地都是黑煙;新開業的飯館前放起了上萬掛的鞭炮,灰色的竹煙久久不散。包景嶺站在濃重的煙霧里,駐足不愿離開。“我就上去勸了兩句:空氣都這樣了,你看不到嗎?”
好在一路下來,還有令包景嶺欣慰的事。2月末北京發出空氣污染黃色預警的第二天便升級為橙色預警,根據預測,天津數日后才可能達到北京的污染程度。“沒到那個污染程度,我們無法發出預警,但政府馬上對各種污染源發布政府令,希望他們能夠重視即將到來的重度污染,采取相應措施。”
“結果我們發現,有企業早早就關停了生產線,天鋼更是將標準范圍內的污染排放降到原有的10%,也加大了處理裝置的能耗。”盡管包景嶺說話的時候聲音依然沙啞,但他終于露出了采訪過程中少有的些許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