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歷史上有名的“烽火戲諸侯”的典故時至今日仍是百姓茶余飯后的談資,記者近日跟隨環境保護部華北環保督查中心深入北京周邊區縣調查發現,“烽火”仍在每個鄉村中不斷升起。
2月18日,記者跟隨環境保護部華北環保督查中心剛進入大興區境內便發現,在大興區團忠路旁有大量生活垃圾堆放,沿著路邊的深溝延伸數百米。其中一段正燃起濃濃的煙霧,不時看到有火舌在不斷吞吐。調查人員上前將火撲滅后發現,燃燒物是一團團的服裝邊角料。
正當調查人員分析起火原因時,忽然發現遠處天空中升起一陣黑煙,調查組立即驅車趕往。在駛進大興區北辛屯村后,調查組見到了起火地點——堆放在垃圾中轉箱旁的生活垃圾。
調查人員在拍照取證時,住在街對面的崔師傅對記者說:“這個垃圾堆天天都是這樣冒著黑煙,根本沒人管。每天垃圾專管員收來垃圾以后就趁晚上點著了,等白天再把灰鏟進垃圾箱里。”
在聊天中記者了解到,北辛屯村有許多服裝加工作坊,會產生大量的服裝下腳料。村里請了垃圾專管員,負責處理每天產生的垃圾。可是收來的垃圾沒有直接運走,而是堆在垃圾點點燃以后再將焚燒后的灰燼裝進垃圾箱里。“說了多少次都不管用。這附近幾個村都是這樣,那臭味嗆得我們都不想在這住了。”崔師傅一家已經萌生了逃離的念頭。
在調查組準備尋找村里負責人了解情況時,同一條街不遠處的垃圾堆又升起了一條煙龍。一位大姐十分熟練地從門口端起一盆水快步走到垃圾堆旁潑了上去,頓時一股青煙冒了出來。等調查組趕到時,這位大姐對記者說:“這情況太常見了,經常會著火,也見不到點火的人,煙塵飄進屋里,嗆得不行,只好自己澆水滅火了唄!”
在與周邊村民談話中記者了解到,附近的北店村、北辛屯村、南大紅門村、小鋪頭、曹村等都屬于同一片管控轄區,由鎮里委派的管控公司統一管理垃圾收集和處理。調查組隨后找到這家管控公司了解情況。一名管控隊員向調查組介紹,管控公司負責附近幾個村莊的垃圾轉運和處理,每天都有隊員在村里巡邏,這種焚燒垃圾的情況經常出現,每天每村至少有一次,但原因為何,這名隊員始終沒有解釋。
無巧不成書,正在調查組準備繼續行程時,離管控公司幾百米外的一處垃圾箱忽然燃起大火,黑煙冒起10余米。在調查組的催促下,管控公司與調查組一同跑向起火地點。
在調查組到達約10分鐘后,一輛印著“青云店鎮義務消防車”的消防車匆匆趕來,十幾分鐘后才將明火撲滅。此時周圍已經聚集了許多村民,記者向村民詢問,一名周姓村民說:“平時這里燒垃圾的太多了,他們怎么可能用消防車滅火嘛!”記者注意到,這輛消防車車箱頂部,有厚厚的一層灰塵覆蓋。
在短短的一個小時內,調查組先后在附近的北店村、北辛屯村、南大紅門村、小鋪頭村等村中發現了10余處正在燃燒的垃圾箱,每個垃圾箱內及其背后的整個墻面都已被熏得烏黑,幾處垃圾堆旁邊原本灰白色的電線桿也都已變得通體漆黑。
在見到北店村村支書吳海亮(音)時,調查人員向其詢問是否知道村中正在燒垃圾時,這位書記說不知道,平時偶爾會有;問其是否知道以獎促治、以獎代補的政策時,這位書記表示,村里也在政策范圍內,每年都有評比打分,之后按分數進行撥款。而當調查人員問及為何有如此多的垃圾堆都在焚燒垃圾時,這位書記稱是由于當地村民將沒有燒完的蜂窩煤扔進了垃圾堆里。
調查組在房山區調查時,發現位于房山區的太行水泥廠前景水泥有限公司在裝卸水泥時,無任何遮擋,造成大量粉塵四處飄散。
在調查組行至房山區閆河路時,發現附近空中粉塵明顯增加,并有陣陣機器運轉聲傳來。四處尋找后發現,路旁一家水泥企業廠區中堆放著大量的石子原料,且無任何覆蓋措施。調查人員立即進入廠區巡查,經查發現,廠區內有數百噸生產原料堆放在露天空地上,沒有任何覆蓋措施,調查人員隨即進行了拍照取證。
此時一名王姓工作人員來向調查組解釋,稱這家企業名為京強水泥,早在數年前就已倒閉,現在廠區內堆放的原料都是與企業一墻之隔的太行水泥廠前景水泥有限公司存放在此的。
談話中,前景水泥廠廠區內忽然飄起數米高的粉塵。記者與調查人員一同爬上數米高的原料堆后看到,一輛重型卡車正停在前景水泥廠的車間門口進行裝卸貨作業,濃重的灰白色粉塵從門內源源不斷地飄散出來,一直持續了20分鐘左右。
王師傅說,前景水泥廠已經建成20多年,一直都是這樣,在裝車過程中沒有覆蓋,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揚塵出現。
在對豐臺區、門頭溝區、大興區、房山區等郊區的調查中,調查組發現了大量的污染行為:燒荒、燒秸稈,甚至是燒工業廢棄物;村民冬季取暖仍在使用煙煤、粉煤,甚至木柴、膠合板、密度板、廢舊塑料;一些浴池、洗車店、建筑工地、建材倉庫、鐵路石景山車輛段等自建鍋爐冒著黑煙;多處樓盤、項目施工工地地面沒有覆蓋措施;大量土地裸露,但沒有進一步開發;垃圾場、堆料場、煤堆煤場大部分沒有覆蓋等等。
這些現象仍在北京郊區甚至四環至五環之間存在。北京大氣環境惡化的“烽火”早已燃起,僅僅依靠環保部門的力量遠遠不夠,需要動員全社會重視對大氣環境的保護和治理。
“烽煙”四起,保衛綠色家園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