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沙漠明珠"還能閃耀多久?

2014年02月10日16:21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紅堿淖 遺鷗 入湖河流 1986年 濕地國際

紅堿淖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泊,近10年來水位逐年下降。生活在這里的上萬只遺鷗,面臨著失去家園的威脅'沙漠明珠'還能閃耀多久?

紅堿淖周邊所在區域蘊藏有大量煤炭資源,隨著當地涉煤經濟的迅猛發展,大量入湖河流被攔截起來,紅堿淖的水體面積也逐年萎縮。圖為冬季的紅堿淖湖岸線。邵文杰攝

'沙漠明珠'還能閃耀多久?

曾經有大量遺鷗在桃力廟海子繁殖,但現在這里一片蕭條。如果不是下了一場大雨,這里完全看不到水的影子,湖底全是鹽堿。 邵文杰攝

紅堿淖除了有著中國最大沙漠淡水湖這一特殊身份之外,還有著另外一個身份——全球最大的遺鷗繁殖地。由于保護措施到位,紅堿淖的遺鷗由2004年的1000多巢快速增至6000多巢,數量近兩萬只。目前,全球90%的遺鷗在這里繁衍、生息。天鵝等眾多水鳥也把這里當做遷徙的補給站和繁衍的家園。

近10年來,由于多種因素影響,紅堿淖的水位逐年下降,遺鷗等鳥類的生存面臨嚴重威脅。為了了解具體情況,民間環保組織自然大學組織志愿者走進紅堿淖,進行了詳實的調查走訪。希望通過他們的所見所聞,來呼吁全社會共同保護這一珍稀的鳥類棲息地。

位于陜西省北部神木縣紅堿淖景區的大門口,樹立著一座精致的王昭君雕像。

在當地人看來,當年王昭君就是走過神木大地,去完成和親使命的。她因為遠離家鄉而傷心落淚,淚水也因此化作了一顆”沙漠明珠“——紅堿淖。紅堿淖從此也有了“昭君淚”的別稱。

傳說中的“昭君淚”現在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泊。但近10年來,由于人為因素的影響,當地生態日益惡化,紅堿淖的水位逐年下降,大有消失的趨勢。而生活在這里的世界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遺鷗,也面臨著失去家園的威脅。

最大沙漠淡水湖引來萬只遺鷗

形成于100多年前的紅堿淖水面最大時達到10多萬畝,也因此吸引了上萬只遺鷗在這里筑巢、繁衍、育雛

站在紅堿淖景區管理局的樓頂,幾乎能將整個水面盡收眼底。紅堿淖景區管理局動物保護站韓站長指著遠處的湖際線,暢想著幾年前紅堿淖水位還高時遺鷗展翅齊飛的盛景,他說,現在水位一年比一年退縮得厲害,鳥類保護工作越來越難做了。

遠遠望去,秋冬之際的湖水隱隱發白,也很難見到飛翔的鳥類,偶爾一只野鴨飛過,留下寂寞的背影。只有對岸裸露的沙漠在提醒著人們,這里曾經是一片沙漠。

紅堿淖所在的地方,地理學上叫毛烏素沙地。這片沙地在歷史上曾經是草原,后來過度開墾變成沙地。最近幾十年,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恢復下,沙漠的面貌漸漸退去,成為荒漠草原。現在的紅堿淖周圍,一到春夏季節便郁郁蔥蔥,植被覆蓋度很高。

坐在紅堿淖景區管理局趙書記的辦公室,他向自然大學的志愿者們講起了紅堿淖的歷史。

紅堿淖其實十分年輕,這個湖泊最早形成于100多年前,由于地勢低洼,大量降水和周圍河流的水最終都匯入到紅堿淖里面,但面積不大。上世紀60年代,神木地區降水充沛,一度使得地勢低洼的紅堿淖水面達到10多萬畝,這樣的水面一直持續到了上世紀80年代。

神木縣和相鄰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隨著煤炭開發活動的日益頻繁,以及當地經濟的迅猛發展,這個湖泊周邊人類的活動也日益頻繁起來。加之紅堿淖的蒸發量開始高于補給量,湖水水位開始慢慢退卻,但并無多少人關注。

“紅堿淖現在之所以備受人們關注,是因為這里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遺鷗繁殖地。”趙書記說。

從1993年起,陜西省開始在紅堿淖周邊發展旅游業。作為陜西省最大的湖泊,紅堿淖也為神木縣的旅游經濟帶來了巨大活力,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來這里旅游。

也許是為了最大程度上發揮經濟效益,陜西省專門在這里成立了景區管理局。夏季,這里游人如織,各種水上項目頗受歡迎。與擁擠的游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同一時間段,有上萬只遺鷗在這里筑巢、繁衍、育雛。

2000年,人們在紅堿淖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遺鷗種群,紅堿淖才慢慢被外界知曉,名氣也逐漸大了起來。也正是為了保護遺鷗種群,才有了后來十幾年的水位保衛戰。

水位下降威脅遺鷗生存

現在的紅堿淖也正面臨著桃力廟海子曾經的命運:水位逐年下降,湖水pH值不斷增高,難尋魚蝦的蹤影,湖心島與陸地開始不斷連為一體

放眼鄂爾多斯高原,類似紅堿淖這樣的海子并不少見。經常在一場大雨過后,高原上地勢低洼處便會匯聚一片水面,形成一個小湖泊或者小海子,慢慢地這些水域便會成為眾多鳥兒的家園。

紅堿淖也是這樣一個海子,只是面積更大、前后匯水時間更長一些。也許在自然條件下,它終究也會消失,但現在它卻關乎著一種鳥類的家族命運,那就是世界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遺鷗,一種被科學家最晚發現的鷗類。

根據現有的科學研究,全世界遺鷗共計1萬多只,其中有90%分布在以紅堿淖為中心的鄂爾多斯高原大大小小海子之中。

來自北京的觀鳥愛好者鐘佳估計是最了解遺鷗身世的人,為了研究遺鷗,她曾追隨我國著名鳥類學家何芬奇先生左右,并數次到鄂爾多斯高原進行考察。

“遺鷗是一種神奇的鳥類,它一直生活在我們身邊,但我們居然一直沒發覺。科學家發現它是一個新物種也不過是1971年的事情。”鐘佳說。

據鐘佳介紹,1987年,我國鳥類學者在鄂爾多斯地區發現了一只死亡的遺鷗。1990年,中國鳥類學家到鄂爾多斯高原考察,在東勝市西邊一個叫桃力廟海子的地方發現有大量遺鷗在此繁殖,遺鷗的研究工作才開展起來。

在鐘佳的帶領下,我們很快找到了曾經有著大片水面的“桃力廟—阿拉善灣”海子,這里曾經是享譽世界的遺鷗之家。但現在這里一片蕭條,車子可以直接開到曾經的湖底,如果不是前幾天下了一場大雨,這里完全看不到水的影子,湖底全是鹽堿。

鐘佳指著遠處破敗不堪的“亭子”說,這是10年前桃力廟海子正因遺鷗而火熱的時候,當地政府建設的旅游設施。按照規劃,這里將會被打造成國際景點。但工程還沒有完工,桃力廟海子水位就下降了,等一切都建設完好了,遺鷗就都飛走了,再也沒有回來過。

這片海子為何會在短短幾年之內干涸,似乎沒有人知道具體情況,只是毫無征兆、慢慢地就干涸了。不光是這里,附近的好幾個海子都出現過這樣的情況。

離開桃力廟海子的遺鷗家族找到了新的家園,那是位于陜西和內蒙古交接處的一大片水面——紅堿淖。

鐘佳說,遺鷗之所以鐘情紅堿淖,是因為紅堿淖水面有很多湖心島,與周圍完全隔離開來,不受打擾。這正是遺鷗對繁殖地最基本也最苛刻的要求。之前的桃力廟海子也是如此,隨著水位下降,那些湖心島與陸地連了起來,遺鷗只能拋棄它們。

但現在的紅堿淖也正面臨著曾經的桃力廟海子的命運:水位逐年下降,湖水pH值不斷增高,難尋魚蝦的蹤影。而隨著水位下降,紅堿淖的遺鷗家園也出現了令人擔憂的問題,那就是湖心島與陸地開始不斷連為一體。

“好在紅堿淖的水面還足夠大,遺鷗總可以尋找到新露出水面的湖心島,在上面安上新家。”鐘佳說,這也是這么幾年來遺鷗的繁衍數量還算穩定的一個重要原因,但誰也說不準未來水位還會不會繼續下降,到那時遺鷗何去何存,將會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遺鷗還能去哪里?

肖紅認為,遺鷗的適應能力很強,對于其未來的命運,人們也不必太憂慮。但紅堿淖一旦干涸了,遺鷗還能去哪里?

陜西省動物研究所的肖紅研究員多年來一直帶領團隊對紅堿淖的遺鷗進行研究,談起遺鷗的命運,他倒是挺樂觀。

談起紅堿淖的生態,肖紅說,紅堿淖的生態環境有沒有惡化不好說,但水位下降是肯定的,“我們每年都來紅堿淖做相關的研究,隔年一對比,就會發現水位下降得很明顯。”

“至于水位下降的原因,降雨量下降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比如2012年這一區域的降雨量明顯充足,紅堿淖的水位下降就基本不明顯。”肖紅說,其實這個湖泊本身就是降雨形成的。

“除了降雨因素之外,緊靠著紅堿淖的內蒙古有關地區在河流上游修水庫,也是導致湖泊水位下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這是兩省之間的問題,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出面協調才能解決。”肖紅說。

談起遺鷗的保護,肖紅覺得要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多事情其實做不了:“例如水位下降對遺鷗有什么影響?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繁殖地。之前水位下降,遺鷗用來繁殖的小島和周邊的陸地連起來了,遺鷗就放棄了;后來水位下降,幾個比較淺的地方又露出了水面,遺鷗就又有了棲息地,但明顯不夠這么多的鳥兒在上面繁殖了。”

“吃的倒無所謂,遺鷗吃小蟲子,現在湖水pH高,早就沒有魚了,這倒不會影響到遺鷗的生存。但吃魚的鳥明顯少了,前幾年紅堿淖里還有鸕鶿,現在也沒有了。”

肖紅說,目前對于紅堿淖的遺鷗保護來說,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繁殖小島的問題。目前能用于繁殖的湖中島如果因為水位下降和陸地連起來,不適合繁殖,即使紅堿淖還沒干涸,遺鷗也許都得離開了。

目前紅堿淖的“產房”明顯不夠用了。肖紅說,迫不得已還可以建造人工島,這個方案是可行的,至少很值得一試,只要有人出錢,建造人工島的成本也不貴。

肖紅認為,遺鷗的適應能力很強,對于其未來的命運,人們也不必太憂慮:“在人們沒有發現之前,遺鷗一直正常地生活。現在紅堿淖只是一個主要的棲息地,但鄂爾多斯高原還有其他的水面。”

盡管如此,遺鷗的命運仍讓很多人擔憂。在蘊藏著豐富煤炭資源的鄂爾多斯地區,隨著工業開發的日益加劇,越來越多的河流被截斷,越來越多的海子變得干涸。假如紅堿淖干涸了,遺鷗還能去哪里?這只能看其運氣了。

作為在干旱高原地區的一汪碧水,紅堿淖現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來此旅游,當地旅游業也迅速發展起來。游客多了,大量的游艇和游人會不會影響到遺鷗的保護?對于這個問題,紅堿淖景區管理局趙書記說,影響是有限的。

“紅堿淖也沒有水污染,就是湖水pH值太高。現在這個地方搞旅游,似乎也對遺鷗沒多大影響。到了繁殖期,只要人們不去干擾就行。目前鳥兒繁殖的地方都安裝了監控攝像頭,游人是無法靠近的。”趙書記說。

但似乎大家都故意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紅堿淖水位下降,似乎不僅僅是天災。

誰控制著紅堿淖的命運?

對于紅堿淖來說,河流是重要的水源補給渠道。過去有7條河流流入這個淡水湖中,但現在只剩下了兩條河流

對于紅堿淖來說,河流是重要的水源補給渠道。過去有7條河流流入這個淡水湖中,但現在只剩兩條河流每年還會流入湖中,其余的幾條河流全部斷流,以下是斷流原因:

營盤河,發源于內蒙古,這是入湖水量較大的一條河流,約占到總入湖水量的40%左右。由于整條河流的大半個“身子”位于內蒙古地區,2005年,上游地區在距離紅堿淖 6公里的地方修建大壩,建設了扎薩克水庫,截斷了河流。

筆者從鄂爾多斯水利網上查詢到,位于營盤河上的扎薩克水庫,主要任務是為青春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成吉思汗陵園旅游點的生產、生活和建設供水,同時發展灌溉、旅游及水產養殖,兼顧防洪等任務。

莽蓋兔河也是一條重要的入湖河流,水量原來也較大。2009年,由于位于上游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修建了高梨廟溝水庫,導致下游斷流。

松道溝河同樣發源于內蒙古,從2007年起,全年270天斷流。

木獨石犁河與馬連河均發源于陜西省神木縣,從1997年起到現在,由于降雨量減少,這兩條河流基本斷流。

爾林兔河和七卜素河是僅存的兩條可以補給紅堿淖的河流,但由于所在區域地下水下降、蒸發增大等原因,這兩條河的流量也少的可憐,入湖水量十分有限,補給越來越吃力。

紅堿淖由于位于陜西和內蒙古交界地帶,位于入湖河流上游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將河流攔截,所存之水用于經濟建設,最終導致了入湖水量越來越少,湖泊生態逐漸惡化。如內蒙古鄂爾多斯烏蘭木倫鎮嚴重缺水,但卻大力發展煤化工等耗水工業。

煤炭開發也對紅堿淖的生存帶來了嚴重威脅。

在紅堿淖的旁邊,就有一個正在火熱開采的大型煤礦。據了解,2013年年初,這個煤礦由于污水泄漏,差點對紅堿淖造成污染。這個名叫馬泰壕的煤礦,在規劃上將25%的紅堿淖水面劃入井田之內,目前煤礦已完成了基本建設。

更令人擔心的是,一旦煤礦開采到紅堿淖下部,由于當地是沙碩巖,開采巷道延伸后,污染暫且不說,地下水速降、地表徑流斷流、發生滲漏是必然的,屆時紅堿淖也將會消失。誰也無法預測這一天會是哪一天。

著名濕地生態專家、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主任陳克林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紅堿淖屬于國家級的重要濕地,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注水河流遭到攔截,嚴重影響了湖水的補充,影響了湖泊的自凈能力。

陳克林警告說,歷史上因氣候與人為因素干擾的羅布泊已干涸淪為荒漠。今天如果不采取緊急保護措施,紅堿淖未來幾十年內很可能完全干涸,難以擺脫成為“第二個羅布泊”的命運。

在陜西省紅堿淖景區辦公室,我們看到了這樣一組數據:1929年,紅堿淖所在的低洼沼澤面積僅有兩平方公里,之后沼澤面積逐年擴大,一直達到1986年的58平方公里,這是歷史上紅堿淖的最大水面。

從1986年之后,紅堿淖的水位逐年下降。尤其2002年之后,水位下降更為明顯,水位從2002年的45平方公里減小到2013年的35平方公里,只用了10年多一點時間。

如何還起這筆生態債?

圍繞紅堿淖保護開展的幾十個項目,對遏制水位下降仍收效甚微。幾十年透支的生態債,靠工程項目能否補償回來,仍是個未知數

事實上,早在2000年,陜西省就開始大力實施紅堿淖保護工作,當時采取的保護措施主要是進行環湖綠化,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目前在紅堿淖的周圍幾乎看不到沙漠。

2003年,陜西省神木縣設立了紅堿淖濕地保護區。兩年之后,這個保護區升級為市級保護區,榆林市每年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生態保護工作。

從2006年~2012年,陜西省政府和榆林市實施了多個生態工程,以遏制紅堿淖生態退化的局面。

2012年,環境保護部下撥1億元湖泊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陜西省和榆林市也配套相應資金,來保護紅堿淖。這個項目為期3年,2015年底結束。

陜西省政府也一直在和內蒙古相關方面進行協商,希望給予一定資金讓內蒙古方面往下游放水,來補充紅堿淖的水量,但目前仍進展緩慢。據陜西省紅堿淖景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出面協調。

為配合環境保護部湖泊保護專項資金的使用,紅堿淖景區特設立專門辦公室來協調保護工作。目前圍繞紅堿淖保護開展了大大小小幾十個項目,大多是污染防治、生態修復之類的項目,但對于遏制水位下降這一主要矛盾來說收效甚微。

幾十年透支的生態債,靠工程項目能否追回來,這仍是個未知數。

從大背景來看,整個鄂爾多斯高原生態退化十分厲害,大小河流均被截斷,然后慢慢都成了無水之河。

鐘佳說,近幾年紅堿淖遺鷗的“產房”不夠用了,但遺鷗的數量越來越多,這并不是個好現象。

“這恰恰說明周圍可供遺鷗棲息繁衍的地方越來越少了,海子都干了,遺鷗沒有其他選擇,只好全部集中到紅堿淖。但一旦紅堿淖干涸了,它們還能去哪里?”

在調查中,志愿者們還了解到,位于我國東部的渤海灣灘涂是遺鷗的越冬地,這也是近幾年才發現確定的。但渤海灣灘涂也正在大規模的沿海開發中慢慢消失,幾乎一年一個樣子。

而隨著紅堿淖的水面逐漸縮小,遺鷗,這個在惡劣的高原上生存了幾十萬年的鳥類家族,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家園危機。紅堿淖被當地人稱作“昭君淚”,但愿此地不要成為遺鷗的落淚地。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