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介紹了《藍天路線圖》大氣污染調研二期報告的主要發現。(中國發展門戶網 焦夢攝) |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2014年1月15日電 (記者焦夢)《藍天路線圖》大氣污染調研二期報告1月14日在京發布,該報告由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聯合中國人民大學環境政策與規劃研究所、阿拉善SEE公益機構、自然之友、環友科技、自然大學共同發布。
報告顯示,截止2014年1月2日,179座城市實現空氣質量信息實時公開,居民通過電腦甚至手機,就可以了解所在城市的空氣質量數據。
報告指出,一批大型火電、鋼鐵等高耗能企業污染物排放嚴重超標,呼吁各界推動落實在線監測數據的實時公開,以社會監督促進大規模減排。
2013年,中國多地頻繁遭遇嚴重灰霾侵襲,治理路徑引發社會更多關注。對照公眾環境研究中心2011年12月提出的藍天路線圖,報告認為中國在信息發布和預警應急方面取得重要進展,2013年,山東、浙江、河北等省開啟的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測實時公開,為識別灰霾源頭提供了重要數據基礎。
據了解,環保組織和企業家組織自2013年2月起聯手推動污染源信息的實時公開,并獲得北京、河北等地積極回應。而環保部于2013年7月30日發布規章,要求各省建立平臺,實時發布污染源在線監測數據。
報告稱,山東、浙江、河北等省率先開啟在線監測數據實時發布。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認為,山東、浙江、河北等省市的良好實踐,有助于滿足公眾知情權,也有助于識別區域內的主要污染源頭;而天津、廣東、湖南等重要省市的在線平臺沒有能夠如期發布,令人遺憾。
馬軍說:“實時發布實際上是開創了世界的先河,中國的環境保護多數是追尋著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腳步,但到今年1月份這么多省市區開始進行污染數據的實時發布,這在全球是沒有過的。”
他認為實時發布空氣質量數據有戰略意義,有助于克服執法不嚴的痼疾。實時發布有助于識別區域內的污染源頭。通過對比在線數據,報告發現各個地區的工業污染源排放規模差距顯著。以2013年10到12月山東、河北和北京三地部分主要企業為例,山東、河北8家企業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是北京8家主要企業的37倍和30倍,這些污染源應是減排的重點。
應當指出,山東已經提前對火電、鋼鐵等重點行業實施了更為嚴格的排放標準,而河北也剛剛實施了更為嚴格的鋼鐵業排放標準。但是,江蘇、浙江、遼寧等重點省市排放標準,包括河北省的火電、水泥等排放標準,天津市的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尚待提高。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高級項目經理顧蓓蓓認為,從現在到火電業和鋼鐵業排放新國標實施已經不足一年時間,但大批企業似乎并未做好準備,半年后是否能夠達到國家排放標準,令人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