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張楠
霧霾頻繁來襲,燃煤排放的污染物被認為是PM2.5的重要來源,“煤”與環境污染畫上了等號。于是,煤改氣在全國各地紛紛鋪開。
這一方法簡單直接,但不現實。因為我國氣源不足,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不會改變,不可能一蹴而就全面實現。于是,“氣短”又成了待解的難題。
回頭再想想,燒煤果真就代表污染嗎?實際上,在有些發達國家,煤炭在能源結構中也占重要比例。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后,日本開始重新審視煤的作用。煤炭火力發電通過采用最新技術,已經發展為在成本、安全性能及環境等方面都較為出色的能源。使用煤炭,并沒有給日本環境帶來更大的壓力。
我們是否該反思:究竟是煤的錯,還是燃燒方式、管理能力、技術水平的問題?其實,只要能通過改進設備、使用優質煤、嚴格管理等方式減少污染物排放,又何必一定要棄煤不用呢?